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749篇
科学研究   20篇
体育   48篇
综合类   92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首先对李渔戏曲理论形成之前的戏曲理论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从戏曲的美学特征、接受主体和内容形式三方面,对李渔戏曲理论进行分析解读。把李渔戏曲理论以"后曲本位"的概念来定义。  相似文献   
22.
二程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他们借助对儒家经典的解释,重建新的儒学形态——理学,其中《论语》尤为他们所重视和推崇,并成为二程经学解释学的根基。对于《论语》的解释,二程提出了异于前儒的解释原则、方法,这些方法为后来洛学弟子以及朱熹等人所继承,成为中国古代后期《论语》解释的基本方法。可以说,二程对《论语》的解释具有典范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
钱理群先生秉着"作家的文学史研究"这一多向、多维的理论研究方法,对曹禺及其戏剧作品作了一次"心灵史"的精神巡礼。其批评措语中存在一些错谬及疏漏处,作为批评的批评,对其中的一些缺欠问题进行探源性的思考和驳难。  相似文献   
24.
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标志了他创作的第一个高峰,细致丰富的心理分析,从思想,感情,感觉等方面,多侧而,多层次,立体地描绘了祥子的内心世界,为现代文学画廓增添了一个血肉丰满的不朽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5.
现存《鄂豫边区党委关于减租情况致华中局、中央报告》这一历史文件,其成文年代不详。本文根据该文件所涉及内容的时间性和文件中有关具时间性含义的语句,结合若干外证,考订出该文件的成文时间为1942年4月11日。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当代西方环境关学开始了理论研究与著作译介,表明环境关学的影响正在日渐扩大,并有望形成新的关学范式,这组学术笔谈旨在回应这一新的学术领域。程相占的《中国环境关学思想史研究的当代意义》从“重写中国美学史”、“与西方环境美学展开理论对话”、“丰富当代生态智慧”3个方面讨论了中国环境关学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并提出“探索生态智慧”应该成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思想主题。马明的《中国古代城市美学“象天法地”原则初探》借鉴美国城市设计大师凯文&;#183;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提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象天法地”原则是中国古代城市意象创造的根本原则。李静的《始宁别墅与谢灵运的环境美学思想》以谢灵运的始宁别墅为研究对象,提出其选址与建筑设计体现了参与式的环境审美思想,使人在自然环境中仰观俯察而返归自然之性,从而更好地体验与自然宇宙一致的“生命的节奏”。王萌的《宋代山水画论“气韵生动”命题的环境关学内涵》集中讨论了宋代山水画论继承了“气韵生动”命题.指出该命题在宋代成为一种环境感知与环境体验模式.它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关学对于艺术与环境关系的理解,有着浓厚的环境美学内涵。张乾坤的《从“取景在借”看李渔的环境美学思想》从审美模式、审美观照方式、审美体验等方面讨论了李渔的环境关学思想。5位作者分别从总论与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环境美学思想切入,试图粗略地勾勒出中国环境美学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历史轮廓。  相似文献   
27.
李渔的戏曲创作理论 :如“结构第一”、“立主脑”、“密针线”、“脱窠臼”、语言要“浅显”、“好说”、“中听”等 ,对今天写作理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8.
清代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小说《镜花缘》第三十一回“谈字母妙语指迷团”描写的故事内容、实际是同一作另一声韵学作《李氏音鉴》一书提要的形象化表述。本将对此作出解释,帮助对声韵不太熟悉的读读懂小说这一部分。这两部书的作李汝珍是北京人,他的声韵学是兼顾当时南北音的。云南汉语方音就是接受南北音影响的产物。《李氏音鉴》中记载了很多北京话里的老人声字,与云南汉语方音非常吻合。本力求弄清当时南北音情况,以此来填补《史稿》在清代中叶上的一段空白,所以把它作为附录。  相似文献   
29.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典文献中的重要文本,它塑造了魏晋众多士人形象。对魏晋士人予以界定,总结其所展现的士人形象,对理解魏晋士人形象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0.
余华是中国文坛八十年代先锋派作家群中非常出色的一位,在他转型期前的作品中,他对暴力的叙述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本文尝试着重从暴力与仪式、暴力与历史、暴力与刑罚、暴力与死亡、暴力与权力机制间关系五个方面对余华转型期前作品中的暴力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