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30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48篇
教育   7260篇
科学研究   577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79篇
综合类   37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2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676篇
  2013年   619篇
  2012年   715篇
  2011年   829篇
  2010年   647篇
  2009年   574篇
  2008年   622篇
  2007年   753篇
  2006年   681篇
  2005年   589篇
  2004年   467篇
  2003年   492篇
  2002年   385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摄影文学还是文学摄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前摄影文学讨论中所谓“摄影”、“文学”诸元素经“审美复合”已产生新质的观点值得商榷。因为摄影文学作品中“摄影”是目的 ,是主体 ,“文学”是工具 ,是附庸。它们根本未能化合 ,仍是两张皮。据此 ,“摄影文学”宜更名“文学摄影”。  相似文献   
122.
Racism is a moral issue and of concern for moral educators, with recent social movements such as #BlackLivesMatter highlighting how far we are from obliterating racial oppression and the unearned privilege whiteness confers. To contribute to a more formalised approach to anti-racist mora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reviews 15 years of peer-reviewed scholarship concerned with anti-racist education, to establish the definitions and aims of anti-racist education drawn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s underpinning these, the methods used in education efforts, and their intended impact. It also considers the geo-political aspects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in the field, such as author country lo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context of empirical studies. It concludes with implications for moral education in classroom and community contexts and advocates for anti-racist moral education that comprise three interconnected components—making visible systemic oppression (visibilising), recognising personal complicity in oppression through unearned privilege (recognising) and developing strategies to transform structural inequalities (strategising).  相似文献   
123.
儿童文学对其创作者有着与成人文学作者明显不同的要求,它需要具有爱心、尊重少年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与个性发展的品质及培养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4.
《岳阳楼记》是我国传统人精神的一个表征,是北宋庆历之际时代精神的聚焦,是一群在政治上遭遇迁谪厄运的士大夫高尚人格凝成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25.
文化大革命中风靡一时的“样板戏”是寄托文革“乌托邦”文艺理想的一种特殊的文艺样式,是文革中被国家文化机构一手扶植起来的一批“样板”文艺作品。这批作品虽然出现在文革时期,但它与17年期间的现代戏剧改革运动有直接的联系,是“戏改”中产生的一批现代戏被修改加工而来的产物。“样板戏”与未被改编的现代戏相比仅仅是理念化、政治化的程度不同,其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属性的本质相同。  相似文献   
126.
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研究强调了系统描写相对于发生学研究的优先性。然而其角色和功能分析取消了内容成分,导致了文本的极端缩减。20世纪60年代,列维*斯特劳斯针对普罗普的方法问题撰文申明结构与形式的差异,指出了普罗普故事研究中的形式主义因素特征。他认为形式主义的困境在于它不能重构其本身由以出发的经验。就口承文化传统研究而言,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及斯特劳斯的批评在对民间叙事作品的描述与分类及文本与语境的关系等问题上给人以多方启示。普罗普试图捕捉内在于民间故事的自治原则,而斯特劳斯则试图发现隐匿于作品(如神话)背后的观念形态。  相似文献   
127.
追随永恒,追求学的经曲价值是曹轩的学理论与他的作品的最突出的特征,正是在这一个层面上,我们看到了他与安徒生同在,也正是在这一层面上,我们看到了它徒生童话与中国当代儿童学的精神联系以及这种联系所具有的意义:安徒生童话所代表的学的古典品格依然有效,“追随永恒”指示了儿童学多辐向发展中充满魅力的一个辐向。  相似文献   
128.
"语境"成为文学批评与研究之中的一个常用术语,不仅是因为语言问题,而且是因为文学问题历来都不是孤立的,甚至还可能与许多非文学的问题相关。因此,从特定的文学语境出发或将文学放在特定语境之中进行评介就成了批评界司空见惯的做法。这种文学批评,我们暂且称之为语境批评。然而在语境批评之中,"语境"给批评者提供某种论证视角和理论支持的同时,也常常使批评者面临诸多的质疑与困惑。  相似文献   
129.
丁玲与杨绛创作比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作为主流文学和边缘文学的作家,同时代的丁玲和杨绛是极具代表性的。在中国文学史的宏大视野中,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丁玲和杨绛,可以看到不同人生道路和性格心态对作家文学创作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大致勾勒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概貌。  相似文献   
130.
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是抗战时期最大最重要的一次文学论争.围绕民间形式是不是“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论争主要在向林冰和葛一虹之间展开.中共中央南方局也发挥着积极的组织和指导作用.但这场论争并未得到中共中央的认可.问题的根源应该在于中共党内高层领导人文艺指导思想的歧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