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1篇
教育   518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0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郑芝龙生逢明末清初朝供更替的乱世,他先以海盗而投明,又以明之国公而降清,究其原因,不外以下几点:(1)传统观念的影响;(2)利益所驱;(3)人心世风的引导;(4)朝廷措置得当。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降清与郑芝个人的异域生活经历有相当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2.
中国的传统化可以被看成是“儒道合流”的化.而中国的音乐美学思想也是在儒道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中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就是老子和庄子.老子的“大音希声”和庄子的“至乐无乐”思想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根源性的论点,并对现代音乐美学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益智仁对束缚应激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益智仁对束缚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模型组、中药组大鼠每日束缚1次,连续3周。中药组束缚前给予益智仁水提取物灌胃。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CA3区的变化。结果表明,海马神经元CA3区,模型组细胞胞体膨胀,核膜消失,核质空泡样变,细胞核固缩,尼氏体模糊,有的消失。中药组细胞未见上述明显改变。益智仁对束缚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4.
自现代学科立场亦即一般意义上观,"红学"应属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一个具体领域,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即使从特殊角度考察,《红楼梦》研究也难以成为具备自主性品质的专业学问。"红学"成"学"之因,必须从华夏固有的经学本源中探索,从"脂学"及其学统形成的历史脉络中追寻,这也是一门旧有之学实现学科重建的历史与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85.
曹植的《鹞雀赋》和出土的《神乌赋》相似。而他的《髑髅说》和庄子的“庄子见髑髅”也有相似之处,《神乌赋》和“庄子见髑髅”都有吸取民间文学的特点。而曹植所处的那个时代谐谑调侃之风盛行。总之,时代和个人的因素决定了曹植在吸取民间文学方面是自觉的。  相似文献   
86.
《史通》作为一部史学评论著作,全面地总结与评述了唐代以前的史学。但与《隋志》史部相比,《史通》体现了自己独特的史籍流别观念。它对古今正史、杂述著作的理解,渗透着重视史体典型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7.
侯寘是宋南渡时期一位颇具特色且值得研究的词人。侯寘本人的艺术趣味并不单一,其词在用调、语言以及内容和技法上各有特点,形成了以婉约清丽为主并兼具疏宕俊朗之气的独特风格。艺术上虽不具标领一派的示范意义,但却丰富了当时的词坛风貌。  相似文献   
88.
曹植尤其以著名的《洛神赋》奠定了六朝美文开山鼻祖的霸主地位,且以才高八斗的诗文斐然傲立于建安文坛。可以说,曹植在文学主张上强调文质相扶,崇尚诗文佳作不仅应达求辞各美丽的审美情趣,而且更须标识出浓烈纯真的思想情感,从而彰显着雅好、悲凉、慷慨的审美体征。  相似文献   
89.
在中国佛教史上,天台智是第一个把忏法理论化、系统化的人。他的思路历程是:先依中土儒家文化的强势背景,把忏悔概念的处延和内涵加以扩充;再在天台宗理论特色的层面上,依《梵网经》把《大智度论》中的十戒和天台宗的藏通别圆判教、三谛圆融和一心三观理论相融通;最后在佛教一般的层面上,把三种忏悔与戒、定、慧相匹配,显示所有的忏法都是佛法。这样,使忏法既保留佛教的共性,又具有天台宗特色的个性,又符合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90.
康熙二十年至康熙三十一年,姜宸英曾参与《明史》修纂,他在史馆主要分撰《刑法志》及相关传记。南京图书馆藏有姜宸英《大明刑法志》、《拟明史传》两种稿本,检其内容,均残缺不全,且为孤本。姜宸英《大明刑法志》、《拟明史传》历来未被学者研究和称引,因此很有必要系统地考察姜宸英修史情况及其两种稿本的价值,以便更深入地认识姜宸英对《明史》修纂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