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813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3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朱熹的诚信思想是其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诚是形而上的道德本体,信是为人处事的理性法则。体用一源的"诚信",不仅维系着本体世界与生活世界,而且赋予了生活世界以道德的意义和文化的价值。并且,朱熹还通过行为域——生活世界的主体性建构,为生活世界中的每个个体的心性完善和精神超越提供了修养的路向和途径。而这一系列思想,对新时期和谐海西建设而言也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42.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地位,朱熹建构了自己的人性论和伦理学说,并且提出了"天命之性"、"气质之性"、"道心"、"人心"、"天理"、"人欲"思想。"天命之性"属于社会属性,"气质之性"既包括社会属性还包括自然属性;"人心"离不开"道心","道心"也离不开作为物质基础的"人心";"天理"和"人欲"根本对应,要以"天理"消除"人欲"。朱熹把"三纲五常"提升到"天理"的高度,从而虚构了作为绝对精神本体的"理"。朱熹的人伦哲学是当时农民的精神桎梏,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相似文献   
43.
"日本中心主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构建以日本为中心的、等级制的国际体系;二、将中国置于《诸蕃传》;三、强化"神国"意识,竭力消除日本历史早期发展过程中的中国影响。《大日本史》是战时日本政府、军部宣扬"国体""皇道"的工具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4.
明万历年间,山东道士周玄贞集录的宋元以来《高上玉皇本行经》的各种注解,编成《皇经集注》。万历十三年冬罗洪先审阅《皇经集注》后,作《皇经集注初纂前序》。由于《皇经集注》是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主持的《万历续道藏》编纂工作的组成部分,而罗洪先是《皇经集注》审阅者,可见明代阳明心学与道教不仅存在着思想上的交融,而且阳明学者与嘉靖万历年间的道教团体之间存在着人员之间的交往。因此,该文是研究阳明学者与道教关系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5.
张毫  冯文全 《科教文汇》2014,(32):139-140
德育对个体的个性发展、德行塑造作用巨大,尤其对可塑性强的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应该被置于其他各育之前着重发展。但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现状却导致我国小学德育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文章针对当下我国小学德育过程中存在的弊端,结合古代先贤朱熹的小学德育主张,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为当代小学德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历史经验和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46.
本以《敦煌变校注》为范本,参照《英藏敦煌献》、《法藏敦煌西域献》、《俄藏敦煌献》以及《敦煌宝藏》所收敦煌原卷照片,指出《敦煌变校注》录方面的疏误。  相似文献   
47.
朱经农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风云人物,为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构建作出过突出贡献。作为1922新学制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他具有十分丰富的初中历史课程思想。文中着重分析了朱经农的初中历史教育观、初中历史课程教材编制思想、初中历史教学思想及对当时历史课程标准的影响等内容,力图对我国当前初中历史课程的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8.
朱自清先生作为五四时期教育先进分子,在当时急剧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他抱有教育者必须对教育怀有信仰的先进理念并以此开展了春晖中学的教育实践。这种理念与实践的高度结合,对于处于现代化社会语境下的教育而言,是难以企及的高度,也为我们思考当下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49.
1925年民国时期历史学家朱希祖在《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季刊》上发表了《道家与法家对于交通机关相反之意见》一文,将社会传播手段分为物质交通机关和精神交通机关两种,并对道家反对传播、法家主张利用和发展传播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这是目前所见的中国学者关于传播问题的最早专门论述之一。  相似文献   
50.
由江西余干籍右丞相赵汝愚及其从弟赵汝靓创办的东山书院,在赵汝愚好友朱熹的亲临讲学与大力协助下,文风日盛,培养和熏陶了诸如柴元裕、饶鲁、谢枋得、胡居仁等一代又一代的理学名人与乡贤。东山书院虽曾多次遭毁,但始终发展并延续了下来,成为齐名于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豫章书院的江西古代著名书院。虽然近现代其关注度和影响力不及这三所书院,但其曾经的辉煌却是一种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