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816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3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朱熹《白鹿洞赋》是辞赋类文学中的精品,在辞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朱熹是诗人思者,他关于白鹿洞的言说也就是他关于人格养成的诗性言说。朱熹的人格极为丰满,其显著特点是雍容不迫,宠辱不惊。这种特点表现在其诗作中就是淡泊而有味,清通而绵长。朱熹一生诗意地栖居于其尚淡而清通的诗歌之中。从朱熹的诗意栖居出发,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之中保持大众化的姿态,诗意地栖居在这变动的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82.
伦理思想研究中常从“品质”维度来诠释德性的价值,朱熹德性之学超越传统德性“品质”论,把德性价值指向为“和谐”。在德性生发上,朱熹认为“德性者,吾所受于天之正理”,德性表征为预定的“和谐”性;在德性内容上,朱熹以“生意”释“仁”德,德性内容具有和谐本质;在德性成就上,朱毒认为通过“理-分殊”和“格物穷理”可以达致“私欲净尽,天理流行”的和谐境界;在德性的践行上,朱毒以“明德者,…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和“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说,指出“仁”德施及万物才能“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和谐秩序才能建立,凸显了德性实践品性的和谐指向。  相似文献   
83.
新安理学的盛衰始终,除了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历史条件等外部原因外,还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主要表现为新安理学初始即具有的对朱子学尤其是朱熹本人的尊崇以致于迷信。这一内在原因,深刻地引导、规定和制约着新安理学的存在和发展。同样身为新安学者的戴震,以“志存闻道”为治学旨归,并通过考据学方法,揭示了程朱理学援引老庄、释氏诠释儒学经典的实质,以及因此对儒家思想所造成的巨大危害,从而在根本上颠覆了程朱理学接续孔孟道统的传统观念,消解了新安理学得以成立的思想理论依据,新安理学因此而告终结。  相似文献   
84.
朱熹的知行观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行相互依赖(“知行常相须”),二是知先行后(“论先后,知在先”),三是以行为重(“论轻重,行为重”)。这三个方面是从不同角度立论的:知行相互依赖是总原则,知先行后和以行为重是具体操作;知先行后强调行以知为指导,以行为重突出知依赖行的贯彻。朱熹知行观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因而不可将任何一个方面孤立或夸大。王守仁对朱熹的指责恰恰是犯了将其中的一个方面“论先后,知在先”孤立看待的错误。  相似文献   
85.
朱天文的小说注重从边缘的视角来发掘人的内心世界,对主流的思想意识和约定俗成的强大男权话语进行有力的解构。在进行小说文本形式与语言创新的同时,拓宽小说叙事意义的空间,她以这种特殊的书写姿态表现世纪末的颓废与无奈。  相似文献   
86.
梁祝故事属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完全可能无中生有,并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被加工改造,其流传过程也就是创作和加工的过程.南北朝至唐的现存文献未见有言及梁祝事者,旧传<金楼子>、<宣室志>有相关记载之说不足为信.由<五代史补>关于李涛歇后诗的纪事中言及"梁山(伯)"的记载可推断五代时已有关于梁祝的传说.梁祝故事在宋代开始流行,并见诸诗词当中,在元明清时期经后人不断加工演绎,于元曲、传奇当中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87.
舞蹈史学家们对《白纻舞》的乐声舞态进行了研究,该文着重于“以舞袖为容”为线,遵循中国舞蹈史发展的脉络,参照史料和文献,对《白纻舞》的源头进行追溯,并对《白纻舞》的发生、发展,以及“以舞袖为容”的特色在后世中的遗存进行探索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88.
从“对杂于佛教情形之分辨”、“对理解佛教情状之完善”、“对争辩佛、儒异同观点之总结”、“对宋儒取胜佛教策略的提升”4个方面,展示了朱熹对宋儒关于佛教、佛教与儒学关系的认识和主张检讨之情形;认为朱熹在这些方面既有所继承,亦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89.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洋溢着多维意蕴的学术精神。学术文化化民易俗是《四书章句集注》促进社会文治与民众心智的基本之功;新的时代经学开新是《四书章句集注》适应时代需求革新经学传统的学术自觉;经学大宗创设典范是《四书章句集注》生发学术示教影响的高卓源泉。朱子开新经学的学术风范及其《四书章句集注》是后世中国学问主体学习的永远楷模。  相似文献   
90.
刘瑾对朱熹诗经学中赋、比、兴与淫诗说问题的阐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瑾为元代申述朱熹诗经学的重要学者,他对朱熹诗经学的阐发表现在羽翼与批判两个方面,本文试从赋、比、兴与淫诗说两个重要问题入手,将刘瑾对朱熹诗经学的阐发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