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8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教育   5277篇
科学研究   95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39篇
综合类   57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533篇
  2013年   526篇
  2012年   635篇
  2011年   646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397篇
  2007年   537篇
  2006年   535篇
  2005年   445篇
  2004年   417篇
  2003年   352篇
  2002年   275篇
  2001年   237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通过科技成果转让及中介服务专业2000级生的暑期实习,文章总结了学生实习中的所学所感,提出当代大学生应进一步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各行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2.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的综合改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介绍了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实验教学改革情况:更新实验教学思想理念;变按专业设置实验室为组建独立的机械工程实验中心;改变实验内容,综合性实验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开放实验室,提供足够的实验时间。提出下一步实验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3.
地理学科综合性、边缘性、现实性的特点, 使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有广泛的联系, 使地理教学中的学科横向联系成为必然。以地理教学为平台, 加强学科知识间的渗透融通, 对学生发展综合的思维能力、形成有机的知识体系、适应新的高考形势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职业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习者的综合职业能力。开发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集中实训课程,引导学生进行逼真的职业活动模拟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本文从集中实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整合,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及对课程改造的思考等方面,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5.
德育过程是形成思想道德主体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6.
鉴于师范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对语法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作者以Krashen的输入假说、Schmidt的注意假说和接口学说作为主要理论依据,重新对显性语法教学和隐性语法教学进行整合,提出显-隐性综合语法教学模式并阐明了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步骤,以探索该模式对师范语法教与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职业综合素养取向的高职数学文化课程建设,是深化高职数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重要举措。树立高职数学文化教育观、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优化课程教育模式、抓好教材建设、做好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建立课程开发保障机制等是探讨高职数学文化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8.
美国中小学学校布局的调整主受三个因素驱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驱动、追求规模效益的经济驱动以及重视学生发展的教育驱动。美国中小学学校布局的调整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在学校布局的调整中做到:理性对待学校布局调整中的经济效益;学校布局调整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学校布局调整的综合化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09.
学术综合交叉能力是大学教师创新力的重要心理基础。本文从大学教师学术综合交叉能力的必要性、大学教师学术综合交叉能力的内涵以及大学教师学术综合交叉能力提高的策略三方面论述了大学教师创新力的重要基础。大学教师学术综合交叉能力的研究应该引起大学教师学术创新力研究领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0.
影响德国大学创新力的制度与观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范围内,德国高等教育向人们展示的不仅是其创新的显力,还有其绵延不绝的创新潜力。本文从制度与观念等维度对影响德国大学创新力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对支撑德国大学创新力的独特理念和推动德国大学创新力的动力网络与制度保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