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教育   1686篇
科学研究   296篇
体育   72篇
综合类   14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以扣除酸值后的皂化值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反应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合成油酸三乙醇胺皂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和三乙醇胺配比为1.2∶1(mol/mol)、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3h时,反应达到平衡时体系中油酸三乙醇胺皂化物的含量最多。利用合成的油酸三乙醇胺皂化物调配成的水基润滑油符合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02.
积雪覆盖作为重要的地表覆盖类型,其变化对当地的水文环境、物候变化都有重要的反馈和调节作用。基于去云后的MOD10A1/MYD10A1逐日积雪覆盖数据,探讨黑龙江流域2002-2016年间的积雪时空变化,并结合同期气象数据,分析积雪面积与温度、降水等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黑龙江流域积雪日数增加的地表面积稍大于减少的面积;流域整体年积雪覆盖面积呈微弱的增加趋势,季节上表现为冬夏季略微增加、秋季轻微减少及春季无明显增减的趋势。2)不同时段的积雪面积与同期气候因子的相关性不同。其中春季3、4月份与温度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1),夏季6月、冬季12月以及2月与降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秋季与最高温度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黑龙江流域14年来的积雪年际变化及其与气温、降水之间相关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将为研究气候变化、灾害防治以及人类活动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03.
太阳活动和大气涛动对天山南北气温波动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天山南北33个气象站点1961-2012年逐日气温数据,运用滑动平均、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近52年天山南北气温变化趋势、突变特征,探讨了太阳活动、主要大气涛动对气温波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①近52年天山南北气温暖化趋势明显。3个分区增温速率关系为:天山南坡(0.256℃/10a)天山北坡(0.259℃/10a)天山东段(0.446℃/10a);②天山南北气温变化与太阳活动波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第19-20周期"反相关",第21-22周期和23周期上升段"正相关",第23周期下降段和第24周期"反相关";③ENSO事件对天山南北气温变化影响相对较弱,且ENSO事件强度与天山南北气温年际变化相关性存在不稳定性;④北极涛动(AO)和北大西洋涛动(NAO)与天山南北气温变化相关性较高且存在季节差异。其中,北极涛动(AO)主要影响天山南北冬季和春季气温变化,空间上天山北坡响应明显于南坡。北大西洋涛动(NAO)主要影响夏季气温变化,空间上夏季气温影响区域广泛,冬季气温影响主要集中在天山南北坡边缘地带;春季气温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天山北麓。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通过分析文献,建立回归方程,结合实验记录综合确定湿热环境训练安全上限,保证训练安全,并将之封装成程序,以利推广.方法:选取30名男性志愿者为受试者,年龄在18~23岁,经体检和体能测试均合格.每次训练前后测量其人体温度相关指标(包括皮肤5点温度、肛温以及由此计算出的平均体温、积热指数BHSI).与文献报道对比,确定其准确度,通过多元回归方程分析建立相关模型,并使用Visual Basic6.0软件封装安全上限结论.结果:平均体温和BHSI超过文献报道的例数均超过其置信区间;平均体温、BHSI均与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劳动作业强度有关.为此建立了回归方程.结论:综合分析文献报道与本实验,提出在温热环境训练的3条安全上限.  相似文献   
105.
王妍  任慧军 《科教文汇》2014,(9):227-228
温度预报是公众要素预报的难点,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完成这部分实习内容,本文在分析目前气象部门温度预报方法的基础上,对授课重点逐一剖析,力求在有限实习时间内,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温度预报技术的要领,提高学生温度预报准确率,从而达到优化实习内容和实习方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借鉴热力学中一种巧妙的证明方法,用直观的物理论证给出了保守力具势的充分性证明,克服了以往在理论力学课程中只有利用复杂的数学工具才能进行充分性证明,学生难以理解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7.
This study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six warm-up modalities on peak power output (PPO) during the high-pull exercise. Nine resistance-trained males completed six trials using different warm-ups: high-pull specific (HPS), cycle, whole body vibration (WBV), cycle+HPS, WBV+HPS and a control. Intramuscular temperature (Tm) was increased by 2°C using WBV or cycling. PPO, Tm and electromyography (EMG) were recorded during each trial. Two high-pulls were performed prior to and 3 min after participants completed the warm-up. The greatest increase in PPO occurred with HPS (232.8 ± 89.7 W, < 0.001); however, this was not different to combined warm-ups (cycle+HPS 158.6 ± 121.1 W; WBV+HPS 177.3 ± 93.3 W, = 1.00). These modalities increased PPO to a greater extent than those that did not involve HPS (all P < 0.05). HPS took the shortest time to complete, compared to the other conditions (P < 0.05). EMG did not differ from pre to post warm-up or between modalities in any of the muscles investigated. No change in Tm occurred in warm-ups that did not include cycling or WBV.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 movement-specific warm-up improves performance more than temperature-related warm-ups. Therefore, mechanisms other than increased muscle temperature and activation may be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short-term PPO.  相似文献   
108.
基于GIS的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积温的精细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积温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要求和评价热量资源的一种指标。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模型进行了一些改进,考虑了坡度、坡向和地形相互遮蔽作用对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的影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研制了以海拔高度、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为参数的复杂地形下积温的分布式模型,在模型中还考虑了散射辐射的各向异性及坡地反射辐射对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的影响。应用100m×100m分辨率的DEM数据及气象站常规观测气象资料,计算了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100m×100m分辨率的≥0℃、≥10℃、≥15℃积温。结果表明:①局地地形因子如坡度、坡向、地形遮蔽等对积温的影响显著,使得复杂地形下积温的精细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纬向分布特征不明显。地形对复杂地形下积温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②同一纬度,由于地形差异,积温的空间分布明显不同。阳坡、海拔较低处的积温偏高,阴坡、海拔较高处的积温偏低;③在缺乏复杂地形下坡面考察资料的情况下,建立以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为主的物理经验统计模型是实现细网格热量资源计算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09.
离子浓度和温度变化对骨骼肌表面肌电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钾离子浓度、氢离子浓度和温度是影响表面肌电变化的三大重要外周因素,但是影响的程度还不清楚,通过分别测试记录蟾蜍腓肠肌不同氢离子、钾离子浓度和温度干预下的表面肌电的变化,初步确定这三个外周因素的影响程度,进一步阐明表面肌电变化的外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H 浓度显著增加可以使MF下降,IEMG值增加,K 浓度增加或减少都可以显著地影响表面肌电的变化,是影响表面肌电变化的主要因素,而温侣度变化对表面肌电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10.
针对不同温度脉冲进口条件对非傅立叶导热问题的影响进行了模拟 ,数值预示了不同脉冲形式 ,以及不同脉冲频率产生的不同的非傅立叶导热特征 ;同时也数值预示了同一种脉冲作用下 ,热波导热、非傅立叶导热和傅立叶扩散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