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08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311篇
教育   11088篇
科学研究   169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360篇
综合类   1202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5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793篇
  2013年   692篇
  2012年   1013篇
  2011年   1199篇
  2010年   906篇
  2009年   912篇
  2008年   1076篇
  2007年   1402篇
  2006年   1393篇
  2005年   1164篇
  2004年   1069篇
  2003年   885篇
  2002年   756篇
  2001年   598篇
  2000年   349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本文介绍了教育行动研究理论的概念及其内容,着重探讨了行动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教师通过行动研究的具体步骤,运用认知语言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不断研究分析教学结果,从而定立新的教学方案,指导教学。行动研究的理念给教师的教学与研究带来了良性的循环反思模式,促进了教学的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122.
给出了一般二阶非线性系统Lyapunov函数的构造方法。进而给出了系统零解的全局渐近稳定性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23.
论述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作用以及分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相似文献   
124.
本文系统地观察 SPA 含量、小牛血清含量、pH、血量和1640营养液量等因素对淋巴细胞转化反应的影响,为建立常规的测定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5.
重言管窥     
重言源远流长,应用广泛普遍。它结构独特,灵活多样;它短小凝炼,鲜明生动,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重言来构词或构形,是汉语悠久的历史传统,也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语汇、语法现象。在文学创作中,重言运用一直被当作主要的语言表现手法之一。重言的意义不仅表现在语言、文学上,而且渗进更广泛、深刻而根本的中国“社会传统”和“心理习惯”之中。它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中国语言及文学、文化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6.
把校对功能问题放在历史的层面上去考察,就不难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前,校对的功能主要是“校异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激光照排技术的应用,校对功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主要“校异同”提升为主要“校是非”。  相似文献   
127.
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人才。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学的一对基本矛盾。在教学过程中,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进行研究型和研讨式教学,是充分发挥高校专家型教师导师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8.
提出了随机过程一阶概率分布函数具有遍历性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定理1和推论1),并在较弱条件下,对一般的关于随机变量函数分布定理作了进一步的推广(定理2)。利用这些结果,讨论了随机初相位周期过程一阶分布函数的遍历性(推论2)。最后,作为应用,用具有一维均匀分布的随机过程构造了一种白噪音模型。  相似文献   
129.
正、余弦函数奇偶次方的积和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第一、二类Chebyshev多项式及其性质,解决解析数论中该函数积和的计算问题.方法运用初等数论和解析数论的方法.结果得到了正、余弦函数奇、偶次方的积和式.结论运用正交多项式的性质,可以研究许多特殊函数的积和的计算.  相似文献   
130.
中学生函数概念认知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函数知识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学生关于函数概念的认识发展可分成以下3个阶段:(1)作为“算式”的函数;(2)作为“变化过程”的函数;(3)作为“对应关系”的函数。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函数概念,关键在于其表象的形成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