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812篇
科学研究   98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18篇
综合类   144篇
信息传播   9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刑满释放人员一直是我国社会需要:关注的群体,因为这些人员长时间脱离社会而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并由此导致了一些人走上重新犯罪的道路。社区矫正作为一种监外刑罚执行方法可以避免犯罪人员与社会的脱节,不无遗憾的是社区矫正的实施存在许多不足,我们旨在以对社区矫正试点的实施情况为立足点,提出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的方向,同时通过对青年再犯罪特点的分析,提出降低青年再犯罪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62.
从建构主义的视角看,目前幼儿园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存在教育价值突显不够、幼儿主体性体现不足、内容适宜度有待提高等问题。为此,幼儿园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允许幼儿全面地接触、享受墙面环境,真正发挥幼儿在墙面环境创设中的主体性,以幼儿的年龄特点、真实需要、已有知识经验等创设动态、多元的活动室墙面环境。  相似文献   
63.
《刑法修正案(八)》将危险驾驶行为纳入刑法具有恰当性,但未将“吸毒驾驶”、“无证驾驶”等同质性危险驾驶行为入罪。对危险驾驶罪的司法认定,要从成立本罪的地域范围限制、对象限制、时间限制、具体行为种类及行为程度等方面进行。司法适用中要注意本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交通肇事罪”相关罪名的衔接;对本罪关涉的程序、证据问题的处理,要注意公正与效率相结合。  相似文献   
64.
昆明市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呈现出案件数量急剧攀升、涉案领域高度集中、涉案金额越来越大、共同犯罪现象突出等新的特征。其内在诱因表现为综合素质不高、特权思想严重、法律观念淡薄;外在诱因表现为教育不到位、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得力、惩治不严厉。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建立起教育、制度、监督、惩治四位一体的防范农村腐败体系。  相似文献   
65.
根据刑法学上的定义,宏观上网络犯罪可分为侵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网络犯罪和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其他网络犯罪。实践中,应克服网络犯罪神秘化倾向,正确认识网络犯罪的本质。与域外网络犯罪法规对比,我国计算机网络系统犯罪立法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同步,为网络犯罪的正确定性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法律依据。在网络犯罪定性上,应坚持刑法的谦抑性和罪刑法定原则;坚持两分法,对涉嫌犯罪的行为先归入两类之一;坚持类型化归纳,正确认定具体的犯罪罪名。  相似文献   
66.
侵犯注册商标权犯罪是一种侵犯他人的商标专用权及国家商标管理制度的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在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过程中又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属于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处断。行为人明知某种商品属于伪劣商品,且明知该商品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而仍予以销售,构成犯罪的,应认定为法条竞合犯,依据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处断。行为人假冒注册商标后又销售该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以获取非法利润的,属于吸收犯的一种类型,应认定为假冒注册商标罪。行为人非法制造他人的注册商标标识,又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该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的标识的行为之间存在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吸收关系,符合吸收犯的特征。  相似文献   
67.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是开放教育评估时的主要指标之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工程,只有在客观研究学员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和实践岗位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过程跟踪评价,才能使实践活动不流于形式,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8.
贪腐犯罪的主要心理生成机制是腐败官员对不良客观现实的反映,将权力投入不正当交易并获取巨额利润,即是其腐败心理的外化。领导干部贪腐现象的产生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为此探究腐败官员实施腐败行为背后的腐败心理,并觅寻与之相对的化解对策是我们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领导干部贪腐犯罪心理的特点、产生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期从心理透视与矫治的角度思考对于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犯罪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69.
解晓玲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4):34-35,46
《刑法修正案(八)》增设危险驾驶罪是十分必要的,不仅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对刑法理论的完善。本罪的主观方面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属于抽象危险犯,而不是行为犯。在刑罚设置方面,应增设资格刑,以便能更好地预防本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70.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对257名男性未成年犯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修订后的问卷只包括因素一情感维系度和因素二攻击性,总的信度为0.7351。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为χ2/df=4.42,NFI=0.81,CFI=0.86,RSMEA=0.00。中文版的《密苏里同伴关系问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未成年人犯罪同伴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