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7篇
教育   442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35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乐园》是莫里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第一部小说,也是反映美国黑人百年历史进程“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乐园》充分展现了黑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努力,但最终小镇衰落,并且发生了血洗修道院的暴力事件。莫里森对于乐园建立与衰败过程的关注表达了她对人类理想家园的坚定遥望。黑人必将从排斥走向融合,对于超越种族性别的人间乐园的追寻将不断继续。  相似文献   
102.
《史记》中的做“梦”者,均为贵族,他们的梦,展示了错综复杂的宫廷争夺储君的斗争,暗示了政治权力的走向,反映了时代的思想局限。司马迁笔下的“梦”,力避暴力和诡秘,大多平和而富有寓意。“梦”是司马迁写人的一个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3.
《教父》维托自由王国之梦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的小说《教父》是反映外来移民进入美国社会时所遭遇的种种命运捉弄的作品。通过叙事梗概、美国梦与作品以及老教父维托走上建立黑帮自由王国历程的分析,对外来移民追求美国梦要求进入主流社会的梦想破灭进行剖析,阐释了梦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反差与悖谬是造成命运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4.
张金玲 《台州学院学报》2011,33(1):67-70,80
《送冰的人来了》是奥尼尔晚期剧本中寓意最深刻、内涵最丰富的戏剧之一。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有关美利坚民族生存的寓言,剧中人物正是一代美国人民的普遍反映,他们经历了"美国梦"的追逐——信仰失落——等待重生——自我救赎的精神历程与生存状态。奥尼尔以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使作品超越了自身早中期悲剧的深度和力度,从而具有持久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5.
阿瑟·米勒是美国著名剧作家和散文家,在美国文学中占有显著的地位.《都是我的儿子》是其最著名的剧本之一,是一部经典的现代悲剧,塑造了一个小人物——乔·凯勒的悲剧形象.作为一位擅长社会问题的剧作家,阿瑟·米勒特别关心小人物在现实社会中的命运.从乔·凯勒的社会角色出发,通过对比分析乔·凯勒在生活中的爱恨与梦想的种种矛盾和悲剧,从而凸显出剧本的主题——美国梦的幻灭.  相似文献   
106.
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绚丽多彩的文学星空,贺敬之的诗歌犹如一颗燃烧着的巨星,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释放着感情热力。贺敬之所独创的敬之体,不但把他自己理想主义的革命激情酣畅淋漓的抒发了出来,而且也唱出了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的心声。他的诗歌形式和意识到的时代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7.
晴雯双重人格探微——亦主亦奴的文化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晴雯是《红楼梦》中一个颇具叛逆与清纯的光彩形象,一直被视为受压迫的丫鬟群体的榜样。但其性格的扭曲和分裂却少有人注意,特别是她身上的亦主亦奴的双重人格。这导致了她"身"与"心"的分离,形成了其既天真孤傲又暴怒骄痴的性格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她的悲剧命运。因此探讨其性格的成因异常重要。晴雯所代表的主奴双重人格在贾府亦颇有代表性,众多的丫鬟身上都潜藏了这种畸形的意识,从而成为专制社会的自觉维护者和不觉悟的受压迫者。晴雯之死是一个双重悲剧,它既是美的毁灭,更象征了所有奴婢的宿命。  相似文献   
108.
《红楼梦》被红学家们称作一部"文化小说",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因素,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杨译本和霍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跨文化交际翻译的启示。译者应具备跨文化的敏感性(Intercultural Awareness),以达到两种文化互相交流和融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9.
近代以来的中国,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我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作为育才基地的高等学府,在现实条件下,承担着培养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能关注民族命运的合格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面对现实需求,民办高校如何在"中国梦"视野下更有效的推进自身独特的人文精神构建,塑造具有自身独特表征的大学精神,是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0.
鉴于中国梦已经上升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诉求和中国战略目标的新宣示,学界纷纷就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实践价值、世界意义、理论地位和实现途径等问题展开研究阐释。中国梦提出的时间还不长,有关学术研究方兴未艾,理论积淀还不算太丰厚。回顾过去,学术界对中国梦的研究呈现出“三多三少”态势;展望未来,对中国梦内在逻辑和理论贡献的整体性研究需要加强,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新的理论拓展空间。本文拟就近年来学术界有关中国梦研究的代表性学术观点进行梳理分析,以期检阅新的研究成就,发现不足,展望未来的努力方向,以进一步深化对中国梦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