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1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教育   2458篇
科学研究   89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16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抚仙湖环境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抚仙湖径流区人类活动强度大 ,湖泊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脆弱 ,并正由贫营养湖泊向贫一中营养型湖泊过渡 ,其主要原因是沿岸生活污水和旅游业管理不善及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992.
宪法环境保护制度是指宪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制度。作为宪法的一项基本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应从宪法层面明确概念,因此,通过在与环境保护紧密联系的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中科学确立宪法环境保护制度概念,对于宪法的丰富完善、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惠州市大亚湾海域石油污染可能性及其危害性的分析, 借鉴国内外的经验, 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94.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诸多环境问题也相继出现。目前的问题已不是人类是否能在一个和谐优美的环境中生活,而是环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加强环境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环境民族心理。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古老而年轻的科学,具有进行环境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理应成为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地理教师应更新观念,构建开放型教学模式,大胆进行地理教学改革,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995.
包装产业开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装行业是一种资源消耗型和形成各种废弃物的新型产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商品流通密切相关。传统的包装在保护产品的功能满足的前提下,形成大量的废弃物。文章在对包装产业的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思想和观点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包装行业开展包装材料的循环应用的发展思路、策略和途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建议国家尽快地制定相关的法律文件,规定必须将包装垃圾严格分为金属类、玻璃类、纸类以及塑料类,以充分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996.
与常规实验相比,微型化学实验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能够减少“三废”排放,有效防止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97.
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在学科性质上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而且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和基础教育的改革也为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保障.因此,地理学科可以在中学环境教育中发挥其主渠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Bildung is a complex educational concept that emerged in Germany in the mid eighteenth century. Especially in Germany and Scandinavia conceptions of Bildung became the general philosophical framework to guide both formal and informal education. Bildung concerns the whole range of education from setting educational objectives in general towards its particular operation in different school subjects, among them science education. In more recent years, the concept of Bildung has slowly begun to be used in the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literature. 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concerning the use of the concept of Bildung, with a view on its meaning in and for science education. At least five versions based on or closely connected to the tradition of Bildung can be identified: (a) Von Humboldt’s classical Bildung, (b) Anglo-American liberal education, (c) Scandinavian folk-Bildung, (d) democratic education, and (e) critical-hermeneutic Bildung. Thes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Bildung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ir historical roots, educational theory, critique, and their relation to philosophies of science education, such as different visions of scientific literacy. Based on critical-hermeneutic Bildung, the paper theoretically develops views of critical-reflexive Bildung as an educational metatheory. It is connected to ideas of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 and a Vision III of scientific literacy. Finally, some implications of critical-reflexive Bildung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9.
Object box and environmental print card activities and kinesthetic/oral activities used in two before school programs for Title 1 students are presented for teaching phonological awareness concepts to students in primary grades. A small program evaluation study in which the two experimental groups made similar improvements and larger gains than a control group indicates that the materials are effective for teaching phonological awareness to students at risk of failure in reading.  相似文献   
1000.
从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废弃物污染四个方面分析了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措施,以使人们树立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加以防治,从而给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