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篇
教育   135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新中国战争电影是和新中国的成立、发展与变化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回眸上世纪半个多世纪中国战争电影所走过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化发展变化的轨迹。从五六十年代的信念神话,到八九十年代的战争史诗,再到90年代中后期的战争传奇,中国战争电影始终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从而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与艺术构建。  相似文献   
12.
梅葛是楚雄州彝族文化的一张名片,一个品牌,极富研究价值。梅葛在楚雄彝族地区得以继续传承,可视为存活于现代文化语境中鲜活的文化样品。特定的文化生态系统就是梅葛赖以存活的“母体”,它的存活形态及其载体包含着许多的古文化要素,与原始信仰、宗教祭仪、民俗活动、文化心理、价值取向、吟诵场域紧密相连并融合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的戏剧家、诗人,布莱希特眼光独特,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在其具体创作中敢于突破传统的创作模式和传统的形式,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文艺改革措施,尤为体现在其戏剧创作当中。本文着重从布莱希特的现实主义理论特征及其戏剧理论发展历程及其变化来梳理布莱希特的基本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examines adaptations in their capacity of preserving literary heritage. It describes how the Middle Dutch beast epic Reynard the Fox lost its position in literature for adults and became part of a literary heritage that was no longer read but only studied for its historical value. Versions for children kept the story alive. A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Dutch adaptations of the beast epic demonstrate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s on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used to cross the bridge between the rough medieval satire and children’s literature. While English adaptations affiliated the story to other genres, its status as the embodiment of Dutch national character compelled Dutch rewriters to find a satisfying justification to provide children with a story lead by a remarkably scandalous hero.
Sanne ParlevlietEmail:
  相似文献   
15.
当代学史研究中,50年代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是颇有争议的部分。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学,要把其中主要作品放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加以考察,阐释其表现形式的特点,形成之原因,以及社会接受状态,并由此体现这一类小说连同艺术思潮在学史上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文中分析了史诗的写成和流传的"短歌说"、"统一说"、"基本核心说"以及帕里一洛德口头诗学理论.从文本的角度印证了季羡林先生所说的史诗写成和流传情况.认为艺人的说唱都有即时即型的性质,所谓传本,不过是瞬间定格而已.定本一出,固定的作用就更大一些,伶工文学的特点也因之逐渐消逝了.  相似文献   
17.
两宋的政治环境影响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刨作题材和风格。同时,文人士大夫诗词也在无形中记录了两宋政治格局、政治事件的变迁。二者共同作用,使宋代咏史诗形成了焦虑忧患、沉浑凝重、好议论翻案、颇具现实性等特色。  相似文献   
18.
生活在高原上的藏族先民在独特的生存环境和浓郁的宗教情结中形成了广泛的神灵信仰和自然崇拜,创造了包括苯教神灵、佛教神灵及民间地方神灵在内的庞大的神灵群体。脱胎于藏族神话的著名英雄史诗《格萨尔》,在继承吸纳神化,充分汲取藏族神话营养的基础上,又对神话的世界观予以无情的否定,从神话过渡到了人话。  相似文献   
19.
史诗是人类文明的外化,它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下了历史的发展和文学主题的演变。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各有自己的史诗创作,但在史诗的发生与发展、内容与风格、情节与母题上却存在着很多既趋同又相异的特征。对于希腊和蒙古两种不同文化类型的史诗作品进行审美关照下的比较性研究,有助于揭示东西方文化审美趣味和审美追求的同质与异质,并在跨文化视野中使史诗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子夜》是一部优秀的革命现实主义巨著,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现实生活和时代面貌,说明了当时的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分析《子夜》在题材选择上体现出的"史诗性"特色,在"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的任务塑造,展示出宏大的艺术构思,进而深刻反映出中国30年代广阔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