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篇
教育   135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木姐珠与斗安珠》是羌族的著名民间叙事长诗,是羌族重要的口头文学。笔者以该叙事诗流传的不同版本为依据, 从羌族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揭示出《木姐珠与斗安珠》所蕴涵的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羌族现实生活的反映,更是其精神世界的折射,两者水乳交融,缺一不可。在羌族的社会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
《白鹿原》“人”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鹿原》表现出相当的人性深度,它对生存的表现和道德的发掘都是具有力度的。它反映了深层的中国传统道德与人性的冲突与矛盾,揭示了中国社会的某种内在张力。在这一方面,它具有“史诗”性。  相似文献   
43.
史诗意识与20世纪中国长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中国长篇小说的发展过程中,从西方学遗产里“拿来”的史诗意识贯穿始终。它幻化为多种形态的艺术本,发挥着长篇小说的体优势,并推动着长篇小说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在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过犹不及的问题,留下了某些缺憾和训练,认真梳理这一切,足以为新世纪长篇小说的繁荣和进步,提供有益的借鉴,参照和启示。  相似文献   
44.
文章以《格萨尔》史诗的几个典型文本为研究对象,以史诗所蕴含的幻变母题为研究个例,进行了较为深刻细致的文本分析。文章通过对幻变母题的深入剖析,从更深层意义上凸显了史诗的价值,也为史诗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资参考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史诗神话、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先锋情结、女性意识、身体写作等命题的全面寻绎,可以发现90年代诗坛呈现以下特点:史诗神话已离我们远去,长诗与作只是诗人们理想主义情怀的某种实现;“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例题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对立,倒是有着很强的通约性;先锋情结趋于淡化,乡土意识开始回归;走出身体写作的误区,成为诗歌中女性意识自觉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6.
《诗经》中的一部分可视为中国古代的早期史诗,它对商周时代的历史作了许多生动而真实的描述,可弥补这一方面史料的不足。  相似文献   
47.
诗史特征是梅村体的首要特征。比较全面地结合吴伟业文学观点,指出他所认识的“诗史”包含“诗与史通”、“史外传心之史”两层含义,在创作实践中分别表现为“事俱征实”和强烈的主观抒情性。  相似文献   
48.
柳梦梅形象与《牡丹亭》时代命题的完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牡丹亭》以“情”抗“理”这一时代命题,是由杜丽娘在剧作的前半部,柳梦梅在剧作的后半部前后相续,共同承担,才贯穿始终,最终完成的。对柳梦梅形象这个意义的忽视,会使我们失落半部《牡丹亭》。  相似文献   
49.
本文运用荣格原型理论对史诗《梅葛》的神话原型进行分析。史诗中的格兹天神与许多神话中的创世神一样, 是宇宙之父原型, 也就是一个男性的创世英雄原型。它对应于父权社会, 并得到父权社会的支持。史诗中的葫芦是一种容器, 它包孕了人类, 是母体崇拜原型的体现, 也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对母体经验在时间的长河中沉淀, 它对应于母权的社会意识。史诗中洪水神话的洪水考验 (或是灾难考验) 是通过原型, 它对应于广泛存在于各民族中的成年通过仪礼。史诗《梅葛》中的神话原型正是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直接经验沉淀凝固而成的人们心灵深处的集体的梦。  相似文献   
50.
本文立足于19世纪初俄罗斯文学背景,探讨了俄罗斯长篇小说文体最初的演变和发展的历程,分析了普希金、莱蒙托夫和果戈理的长篇小说在文体上的形态和特性,论述了他们的代表作品在俄罗斯长篇小说文体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