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3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液相合成出2-(1-((2-胺基苯基)亚胺基)乙基)-5-甲氧基苯酚,通过IR,H1-NMR表征其结构,进一步合成其5种金属配合物(M=Cu^2+,Mn^2+,Ni^2+,Zn^2+,CO^2+),大肠杆菌的生物活性实验表明:配体与锰形成的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比配体强.  相似文献   
32.
以无水乙醇为夹带剂,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荔枝核,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荔枝核萃取物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无水乙醇为夹带剂超临界CO2萃取荔枝核的萃取率为5.47%,GC—MS鉴定出32种化合物,主要为甾醇类、萜类、不饱和脂肪酸、棕榈酸、脂肪酸酯、芳香醇,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38.8%,26.4%,8.60%,7.54%,8.44%,6.11%.和无夹带剂相比,夹带剂无水乙醇可以提高荔枝核的超临界萃取率.  相似文献   
33.
利用1-(3-磺酸基)丙基-4-甲基吡啶与磷钨酸、磷钼酸和硅钨酸反应获得3种不同的4-甲基吡啶类杂多酸盐,考查了其催化合成尼泊金酯的催化性能.实验表明,3种4-甲基吡啶类杂多酸盐都具有反应控制相转移的优点,其中4-甲基吡啶磷钨酸盐的反应控制相转移能力最佳.当反应条件为n(醇):n(酸):n(催化剂)=3:1:0.03,反应时间为8h,反应温度为120℃时,1-(3-磺酸基)丙基-4-甲基吡啶磷钨杂多酸盐催化合成尼泊金乙酯的产率可达到87.7%.  相似文献   
34.
以活性炭固载磷钨杂多酸为催化剂,苯乙酸和乙醇为原料合成苯乙酸乙酯,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80~85℃时,n(醇)∶n(酸)=3.5∶1;催化剂用量为1.0g(苯乙酸为0.05mol的情况下);反应时间为4.5h是最适宜的反应条件。酯化率可达92.5%。  相似文献   
35.
该文主要介绍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用C—H2SO4作催化剂,制备乙酸乙酯和环己稀,既减少硫酸用量,降低了实验操作的危险性和实验室污染,又增加了产率。对硫酸浓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显示,C—H2SO4对这两个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硫酸氢钠催化下,肉桂酸和环己醇的酯化作用,得出最佳反应条件是:酸醇物质的量比为1:4,反应时间为1h,催化剂用量为0.5g/0.02mol酸,肉桂酸的转化率为96.7%。  相似文献   
37.
建立了测定甘氨酸乙酯盐酸盐工业品含量的一种电位滴定分析方法,结果证明RSD值均在允许范围内.该方法针对不同的甘氨酸乙酯盐酸盐工业品的含量测定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能快速评价不同工业品的等级,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38.
以氰基乙酸乙酯为原料,在乙醇溶剂中与二硫化碳、硫酸二甲酯反应合成2-氰基-3,3-二硫甲基丙烯酸乙酯,然后在其结构中引入2-氟-苯乙氨基,合成了新型有机中间体2-氰基-3-硫甲基-3-(N-2-氟-苯乙氨基)丙烯酸乙酯.结构经1H NMR, IR及元素分析签定.  相似文献   
39.
在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乙酯过程中,采用固体超强酸SO4^2-/TiO2作催化剂,4A分子筛作脱水剂,能使酯化反应产率提高到84%。通过对影响化学反应各种因素的分析,得出最佳反应条件:醇酸物质的量比4:1,催化剂用量9%,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115-135℃。  相似文献   
40.
硫酸铁催化合成乙酸乙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硫酸铁存在下,乙醇与冰醋酸发生酯化合成了高收率的乙酸乙酯.研究了硫酸铁、乙醇和冰醋酸用量对酯化反应收率的影响.乙酸、乙醇和硫酸铁的恰当摩尔比为1:2.5:0.025,回流反应1h,产品收率达4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