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08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纵观古今中外,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阐述命运的内涵和影响个人命运的各种因素,分析个人、社会、广义文化、自然在命运中的作用;认为命运是世界上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个人人生中的表现和反映,美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是个人好命的客观条件,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广义文化是人的社会基因;观念之变是社会改革的滥觞,个人应该积极乐观地迎接和改变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32.
“实干兴邦”是科学发展观的“压船石”,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实干兴邦”就是强调“把理论和行动统一起来,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方向,不争论,埋头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执政者要强化品德修养,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要把这些理念融入到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之中,用每个高职教育工作者的行动和一个个具体成果去圆国家和学院的发展“梦”。  相似文献   
33.
巴金作品塑造了许多鲜明的女性形象。巴金对饱受旧礼教、旧制度毒害的女性寄予同情,对敢于同旧制度抗争、争取自由和独立的新女性寄予赞扬,巴金同时希望那些争取自由和价值的新女性能承担起女性应有的责任。巴金的女性观是复杂的、矛盾的,这与巴金的家庭教育、个人信仰等复杂的思想构成有关。  相似文献   
34.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esents ethnographic research on the aspirations of graduates from a private university in New York City, some of whom move to Los Angeles. Findings depict financial and family pressures exerting a governing force upon the graduates’ futures, often beyond their control. Focusing on the narratives of four individuals, we introduce the language of fate as a means of conceptualising the potential repercussions of aspir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The premise of both is an increased determinacy over one’s future, yet in the high-stakes U.S. context here examined, this financial investment and articulation of family hope may generate fated (seemingly inescapable) and/or fateful (ominous) outcomes. The dynamic of ‘cruel optimism’ illustrates some of the paradoxical consequences of Higher Education, whereby people may be punished by their aspirations. We discuss what factors affect differing outlooks on the future and imply alternative dimensions to adversity beyond the remit of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35.
对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的解读,感受和领悟到复活的英雄式胜利。《英雄》表现了贝多芬深层的情感和丰富的戏剧化对比。这曲展示了从黑暗走向光明和走向胜利之路的整个历程,自第一乐章剧烈的战斗开始,便强有力的把听众引至凯旋的最后乐章。这是一部和声复杂、气势恢闳的交响曲,像是向不可抗拒的命运宣战。  相似文献   
36.
以古希腊时期和哈代所处自然主义时期的命运观为横坐标,以人物的经历为纵坐标,探求哈代的名著《卡斯特桥市长》的希腊式命运悲剧,比较哈代命运观与古希腊宗教命运观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7.
《伤逝》和《沉沦》同为“五四”时代表现青年知识分子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的重要作品,带有作家强烈的自传色彩,但由于鲁迅和郁达夫各自独特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伤逝》和《沉沦》在表现爱情这一共同主题的时候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鲁迅更多的是通过青年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悲剧探索更为深广的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尤其是在混沌初开的社会氛围中新觉醒的知识女性的命运和悲剧,表现出忧愤深广的时代忧患。而浪漫主义作家郁达夫则在《沉沦》中尽情宣泄灵与肉的冲突,即性的要求和这一要求得不到满足的苦闷,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色彩。《伤逝》和《沉沦》分别体现了鲁迅和郁达夫在不同角度和层面所进行的人生、人性开掘,均具有惊世骇俗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38.
布哈林的平衡论是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应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在理论上作出的回答,在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斯大林认为布哈林的平衡论是完全违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和打击。时隔几十年,人们发现布哈林的平衡论对于如何在和平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为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与斯大林模式不同的另一种选择。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布哈林的平衡论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9.
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都是走向悲剧。其人物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人物生存的困境 ,膨胀的欲望和变态的心理 ,摇摆不定的双重性格及性格冲突  相似文献   
40.
耀眼的流星     
浓厚的悲剧色彩,使徐庶这个艺术形象呈现出一种古典美,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比历史人物徐庶丰满得多,生动得多,这大概是艺术魅力之所在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