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54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民俗是乡土文化的表征,是地方性知识和生活方式文化的统合。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传承地方民俗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日益凸显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重视青少年群体的乡土文化教育,透过学校教育的途径,引导他们认知、体验和传承地方民俗并在这一过程中寻找和体认自己的文化身份,形成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对家乡的感情,是推行乡土文化教育的着眼点和目标。  相似文献   
52.
顾颉刚在民俗学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民间文学研究和民俗学方法论体系两个领域。通过对他研究的论述,可以看出他的民俗学理念——民俗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53.
中国民间美术比较集中地全面地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和人民的生产劳动与精神生活,寄托着劳动人民的情感与理想,载负着世俗故事和儿女情长。它是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结合,是民俗文化的一个构成方面和造型体现;它的历史是民俗文化的历史,也是创造美的历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4.
阿来以诗人身份出现在文坛,在小说写作中同样有诗人的敏感纤细,他以诗意化的写作状态和对民间文化生命本质的深刻体验,通过敏锐的感官外化,叙述视角的转换,书写自己对于东方文化、东方智慧的思考。  相似文献   
55.
古人多追溯六朝博物视野中的外来香料和敬香佚闻。魏晋六朝高僧圆寂多异香。死时尸香不腐往往作为僧道升天或成仙的预兆和暗示。佛道交织的香意象在叙事文学中趋于母题化,多作为人与女仙、人与花精狐魅相恋的诱因、氛围和标志。贞女死面如生或死后尸香示冤,以特有的性别文化意蕴宣示了女性内在美质,富有丧悼民俗意蕴的香以“通感”延伸恒久的追恋,返魂香则体现了人对于个体生命延续的渴盼。  相似文献   
56.
民间荤故事的功能价值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民间流传非常广泛,但研究者却一直避而不论的民间荤故事进行了较为深入探讨。民间荤故事以讲述性本能、性行为、性关系或性联想等为主要内容,具有消磨闲暇时间,满足感官快乐;传播性爱知识,提高性生活质量;表达性爱情感,和谐人际关系的功效和作用。民间荤故事就实质来说是一种反传统的性观念、反传统的性道德两性文化现象,是一种现代性享受的乐感文化和民间性狂欢的喜剧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7.
毗卢寺壁画以高超的绘画技巧描绘儒、释、道三教宗教人物形象,具有明代文入画的特征,是燕赵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58.
从民俗学视角入手,解析奥运会开幕式上民俗文化及其内涵,特别是经过对近几届奥运会开幕式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三个特点:一是奥运会文化的怀旧与复古;二是奥运会主办国将本民族民俗文化移植到奥运开幕式上;三是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来表现传统文化。采取古为今用、现代与传统结合和突出本土化是当代奥运会开幕式最主要的文化表现。  相似文献   
59.
“丝绸之路”是誉满全球的中西交通要道。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强调,要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明确“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格局的传播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布局的功能关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民俗文化视像传播的互动关系、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民俗文化视像传播的创新路径。其中,民心相通是中西丝绸之路经济带传播的关键,民心相通、心心相印是根基,才能起到政策沟通的诱导作用,而文化先导、信息沟通是桥梁。  相似文献   
60.
鲁迅早期辑录乡贤著作、乡邦文献的活动,使得自己感性地接触了地方性文献,感受到了越地风俗传说的内蕴,对越地文化的自我书写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将浙东史学由宋代向前推进到了汉晋时代,从而形成了地方性的方法和视野。地方性方法和视野的形成,是鲁迅能够对野史和民俗学加以重视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