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95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285篇
教育   18260篇
科学研究   3020篇
各国文化   54篇
体育   1291篇
综合类   1375篇
文化理论   37篇
信息传播   106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385篇
  2020年   534篇
  2019年   493篇
  2018年   413篇
  2017年   412篇
  2016年   425篇
  2015年   711篇
  2014年   1500篇
  2013年   1837篇
  2012年   2035篇
  2011年   1981篇
  2010年   1508篇
  2009年   1426篇
  2008年   1590篇
  2007年   1826篇
  2006年   1602篇
  2005年   1434篇
  2004年   1167篇
  2003年   1027篇
  2002年   858篇
  2001年   669篇
  2000年   426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concept of electronic record as articulated by the first phase of the InterPARES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Permanent Authentic Records in Electronic Systems) Project (1999–2001) and discusses it in light of the findings of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Project (2002–2006). While InterPARES 1 focused on records produced and/or maintained in databases and document management systems, InterPARES 2 examined records produced and/or maintained in interactive, experiential and dynamic environments. The authors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environments and of the entities found in them in the course of case studies conducted on systems used for carrying out artistic, scientific and e-government activities, and propose the new concept of record that InterPARES 2 is eleborating, which expands on that formulated by InterPARES 1.The authors would like to thank InterPARES 2 research assistant Randy Preston for his careful editing and constructive criticisms. Some of his suggestions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 the text of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02.
从文献计量分析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理论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晖 《情报学报》2004,23(2):251-256
高新技术产业理论研究在国内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本文通过对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理论研究的总体规模、研究成果的增长态势、主要期刊、关注程度、主要研究机构、热点问题等进行统计分析 ,指出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3.
知识资源论--关于知识资源管理与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柯平 《图书馆论坛》2004,24(6):58-63,1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图书馆学研究领域不断变化和扩大,研究对象的讨论取得了一些进展与突破。文章提出了从信息资源管理到知识资源管理研究重心的转移,从四个层面分析了图书馆学研究对象。作者以知识资源论为基础,提出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知识资源,作者还就围绕新的研究对象对图书馆学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4.
图书馆哲学的三层含义--兼与吕斌、李国秋同志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概要介绍了图书馆哲学的研究现状,对吕斌、李国秋提出的关于图书馆哲学的三层含义进行展开论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利用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方法对图书馆基础理论进行研究乃是图书馆哲学最重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5.
图书馆员从事研究活动的心态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距离说”讨论从事图书工作研究应具有的心态:换一种眼光看图书工作研究,不要仅看到其过程的苦与难的一面,更要看到其对社会的教育意义等有积极意义的一面;换一种态度看图书工作研究,摆脱功利与实用主义,摆脱常人看问题的方法,摆脱所谓的“正常视象”;换一种注意力审视客体,采用特殊审美注意去探索客体的内部本质;与实用、功利保持适当距离,不即不离,处理好图书工作与科研、研究与收益、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与读者服务等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6.
评价信息咨询的模糊综合评判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信息咨询的三要素:即信息源(各种文本知识)、媒介(咨询方式与咨询员)和信宿(读者)出发,归纳出15种评价信息咨询质量的指标,建立起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一种模糊综合评判法,以客观地对图书馆信息咨询工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7.
Zusammenfassung. Information ist der wichtigste Grundbegriff der Informatik. Ein semantischer Ansatz erklärt Information als Bedeutung einer Nachricht für ihren Empfänger. Als Folge davon hängt der Informationsgehalt einer Datei, einer Datenbank, eines Buches oder eines Filmes von der Interpretation ab, die ein Nutzer vornehmen kann oder gerade vornimmt. Informationsmaße werden sowohl von der Lesbarkeit einer Nachricht als auch von der Qualität des Interpreten bestimmt. Information kann neu entstehen, verloren gehen oder verändert werden.CR Subject Classification: E.4, H.1  相似文献   
108.
基于动态模糊依赖关系的图书馆用户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动态模糊依赖关系理论,开发了图书馆用户动态模糊评价系统,主要从系统设计的总体思路以及开发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等方面探讨了整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09.
我国情报学学科发展的创新机制及创新领域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靖继鹏  郑荣 《情报学报》2005,24(3):268-276
创新是一个学科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对情报学学科发展的创新要求和创新任务,创新的动力机制和模型,以及在创新动力作用下的创新领域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0.
The author, a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outlines the foundations of macroappraisal theory within the Canadian federal government's records acquisition program, placing Terry Cook's 1992 essay “Mind Over Matte: Towards a New Theory of Archival Appraisal” at the heart of his students' analysis of theoretical writings. In addition to reflecting on the importance of case studi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macroappraisal theory and methods, he concludes by touching on the applicability of macroappraisal to elements outside the public sp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