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2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在门阀政治占统治地位的东晋时期,掀起了一个门阀士族积极学习的高潮。在这短短的一百多年间,涌现出大量的知名艺术家,在不同学术和文艺领域卓有造诣,他们重视家庭教育,重视艺术文化的传承。前辈注意培养后代,后代也认真地学习前辈的艺术传统,从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家学传统。推究其因,东晋时期社会的暂时稳定和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九品中正制对品、学的要求,都从客观上要求士族积极地学习,提高才学水准和品德修养,拥有文化优势,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门第观念的强化和家族利益的需要又促使其主动地学习和传承家学,从而区别于寒门士族并得以维护家族门第长盛不衰。正是特殊的社会环境和积极的学习心态以及独特的家学的传承家学家风造成了各家族文化的绚丽多姿,决定了各家族命运的盛衰。  相似文献   
42.
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度之后,士绅阶层赖以存在的制度基础不复存在。传统乡村社会依靠士绅实现自治的稳定结构被打破,与之同步的是国家政权下沉的努力,但是,自上而下的授权来源使得乡村社会被“土豪劣绅”充斥,最终导致政权的覆灭。因此,基层自治必须挖掘本土资源,寻找利益对话的平台,实现国家与基层社会的平等沟通。  相似文献   
43.
两晋时期复杂多变,金钱观作为人物品评的一个重要维度,在士人中呈现了颇具时代特色的态势,他们或是金钱冷漠者,或是金钱豁达者,或是金钱崇拜者,亦或是金钱拒斥者。两晋士人金钱观呈现了差异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差异性的原因与入传人物的优秀性、史官的记史偏好和高门士族自身的腐朽性有关;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商品经济与田庄经济的共同发展、社会风气与家风家学的共同熏陶则是造成多元化金钱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4.
爆发于梁武帝统治后期的“侯景之乱”,是六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是梁武帝腐朽政治发展酿成的苦果,梁武帝对侯素投梁处置的失策,激发了侯景的起兵反梁;而侯景利用梁境内尖锐的社会矛盾,最终又攻陷了建康台城。“侯景之乱”不仅实际导致梁朝统治的垮台,而且对六朝后期的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六朝政治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45.
到了唐代,随着旧士族政治、经济特权的丧失,其对婚姻的维护更为重视,在婚姻上保持了婚姻重门第及婚姻论财的习俗,并以此来纯化旧士族的门第,维持传统的社会声望。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旧士族一反常态,冷淡"国婚",使其与皇室在婚姻关系上的矛盾激化。唐王朝通过三次官修谱牒和下诏禁止卖婚、禁止一定范围内的通婚等措施,试图打破旧士族的婚姻壁垒,建立起与官品秩序相一致的通婚秩序。  相似文献   
46.
国家权力的下沉构成了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背景,在有限的国家能力的制约下,地方社会的支持和介入对于农村教育的发展尤为重要,传统的地方士绅群体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一方面国家以地方士绅及相关的机构为中介连接起国家和地方社会,双方在相互合作中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着“双轨政治”的僵化,官、绅、民之间关系的异化导致了农村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冲突,并极大地制约了这一时期农村教育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47.
清末广东潮嘉地区匪患问题十分猖獗,官绅对此问题上既有合作的理由,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总的来说,官绅关系因匪患因素而变得不和谐,双方的矛盾也因找不到妥善的解决方法而变得不可调和,彼此之间存在一种博弈的状态,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在地方社会运作机制上获得更多的利益。加之大量新式武器在城市和乡村泛滥,使整个潮嘉地区陷入了武力化的境地。匪患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有利环境得到滋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8.
关于士绅阶层在近代社会变迁中发生蜕变的历史现象,学界已有探讨。然而,对内陆士绅在近代化变革时期,其思想观念转变的研究还略显不足。山西士绅刘大鹏在面临近代变革的冲击与挑战时,展现出对近代变革的困顿与对传统儒学的坚守。这一历史情形为后人深入了解近代变迁中的内陆士绅群体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49.
徽州绅商早在明清时期已经形成,这是商、绅合流的产物。徽商通过捐纳或捐输等途径转变为绅商,并由此在地方获得权威和民众认可,而近代的绅商,往往借助商会等组织提升自己的权威。徽州绅商推动了明清徽州士绅社会的建构,特殊的绅商身份也有助于商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但是,这一特殊的身份又强化了徽商的封建性,从而阻碍了徽商向近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50.
以两龙地区为例,从教育机构设施、课程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发展等方面,结合地方文献中的个案情况,对清末民初时期顺德的乡村教育做了一些比较研究,从中透视顺德近代教育的变迁脉络:废除科举后,士绅阶层的继替被中断,乡村的文化教育事务日渐荒芜,学制变更缓慢,新学发展举步惟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