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3013篇
科学研究   126篇
各国文化   60篇
体育   100篇
综合类   145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相比,具有民主化、信息化、社会化等时代特征。现代网络技术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网络研究,探索传播规律;强化法制意识,规范网上行为;采用新的工作内容、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22.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政治课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应如何体现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这是政治课教改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3.
新一轮高中政治课改突出以学生为本,坚持学习中知识、能力和觉悟三者的有机结合。而将抛锚式教学运用于政治课,适应了课改的基本要求,能够凸显它的张力作用,使学生再现、建构、迁移知识;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判断选择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科学精神和感悟意识。  相似文献   
24.
康德历史哲学与其先验哲学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它既想继续解决康德哲学中自由与必然的冲突,又想打通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的分立,在这些尝试中,康德哲学流露出新的走向并对后世哲学有着重大影响。然而,康德历史哲学又难以摆脱其哲学固有的矛盾特征,它不可避免地会陷入二律背反的困境。  相似文献   
25.
从理论研究与实践两个角度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改革的政治背景加以回顾,探讨全面把握新课程的新体系、新思路和新要求,并结合具体实践对如何实施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6.
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双重异化。和谐社会应当包括人与自然以及生态主义视野下的人与人的和谐,建设生态政治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生态政治不仅着眼于目前生态问题的解决,更是实现发展可续和生态公正的政治保障机制。建立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政府以及发展基层民主政治是目前建设生态政治的路径选择,三个方面各有意义,又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7.
任何政治权力系统都必须建立在权力合法性的基础之上,这是其存在、持续、发展和稳定的前提。农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石,农村稳定是整个中国政权稳定的基础。我们选择湖州市和孚镇荻港村,对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合法性这一问题进行实证个案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荻港村村委会的合法性基础比较稳固,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对其合法性基础的变化予以关注,并随时准备进行合理的调整,防止出现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28.
徐明秀 《铜仁学院学报》2003,5(4):96-97,116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阵地。教学中要体现人文精神,把握好目标、主体、情理、创新、网络等原则。  相似文献   
2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既存在优势也存在劣势,既拥有机遇也蕴涵威胁,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这四个方面存在内在的关联,构成四种不同的矩阵--组合方式.基于四种不同的矩阵--组合分析,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对策是:发挥优势、把握机遇、抑制劣势、战胜威胁.  相似文献   
30.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特征及教育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龙彪 《茂名学院学报》2005,15(5):28-30,35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的政治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政治取向,而他们的政治取向是否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要求的政治方向相一致,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大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特征和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要加强政治引导、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进行政治心理的有效调适、激发政治参与、对大众传媒和现代信息网络的科学利用等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