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6852篇
科学研究   329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345篇
综合类   445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394篇
  2013年   529篇
  2012年   568篇
  2011年   617篇
  2010年   571篇
  2009年   667篇
  2008年   909篇
  2007年   1295篇
  2006年   1020篇
  2005年   488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大学德育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构建和谐高校的必然要求,通过树立和谐的高校德育理念,构建和谐的高校德育课程体系,开展和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的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和谐的高校德育管理系统,深化和谐的高校德育实践活动等增强大学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92.
废名是一位公认的文体大家,有着自己独特而具有强烈文体革新意识的文学观,对他后期在小说《莫须有先生传》和《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创作具有独特的价值。文章对废名的文章观念进行梳理,指出20世纪“六朝文派”的文章观念(通过周作人)对废名产生了深刻影响,并被他转换为小说创作的文学理念和文学资源,形成了他注意表现“趣味”和“赤子之心”的“性情美学”。正是从这一美学理念出发,废名广泛吸取各家各派的文学营养,创造出谈话风、“乱写”、“写实”和用典等一系列具体操作技术,形成了一种富有弹性的小说文体,成为小说文体的一大奇观。由此生发,文章对沈从文等人对废名后期小说的批评进行辨析和批驳,重新评价了废名的后期小说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93.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把中国传统"和"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形成了"和谐化艺术设计"的新理念."和谐化艺术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具有民族性、现代性、整体性、人文性、科学性等特点;它要求坚持个性与共性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结合、兼收并蓄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等原则.  相似文献   
994.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利益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价值取向。社会公正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但最主要、最核心的是利益的公正。形成公正合理的利益格局是现阶段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重点,为此首先要转变观念,这是先导和前提;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这是根本;再次要形成合理分配结构,这是核心;最后要加强监督,这是保障。  相似文献   
995.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建设公民道德的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加强道德建设并使其成为社会发展的道义支撑和精神纽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对促进和谐社会的能动作用的同时,要优化建设过程中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和探讨法治与道德各自的特性及其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内在联系。从而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既需要法治的“硬”约束,更离不开道德的“软”实力的调节。只有把这种“刀”与“菊”的各自优势相结合,才能建立一个既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又具“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97.
白琳 《丽水学院学报》2008,30(3):120-122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文章指出公共图书馆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应该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整体素质等方面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9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等方面的和谐关系,它体现出的伦理是一种人本的定位和一种人性化的关怀,其实质是依靠人,更要规范人。为此,需要一种新的伦理观来引导。“八荣八耻”的新时期荣辱观就是这种最适合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伦理观。新时期荣辱观能培养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人主体,能规范人的理念和行为,其本身也融入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999.
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科话语与实践话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科话语与实践话语的争论经历了从“数量”到“逻辑”两个阶段。尽管在学术领域实践话语占据了主导,在实践领域却是学科话语占据着主体。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正处于从传统的以学科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转向以项目课程或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阶段。职业教育课程从学科话语到实践话语的转换,实际上意味着思考课程问题的思维方式的转换。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打破从理论到实践的机械课程设计思路,转向让学生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来建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000.
ABSTRACT

Using the interlocking concepts of power, knowledge and discours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how counter normative sexualities are discursively constructed in the sexuality education classroom and with what effects. Drawing on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teachers and classroom observation, the evidence highlights the presence of specific discourses about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sexuality diversity. First, while many teachers argued for the inclusion of counter-normative sexualities, in their teaching and responses they privileged heterosexuality as legitimate and natural and same-sex sexualities as deviant and Other. Second, teachers’ discourses construct queer youth not only as innocent and childlike but also as hypersexual and rebellious – requiring discipline and intervention. These constructions link closely to discourses of pity and tolerance, or blame when counter-normative sexualities were expressed. Finally, despite heterosexuality being privileged in the classroom, teachers’ and pupils’ questions about gender and sexuality diversity suggest the need for a more defined and inclusive curriculum sexuality education curriculum. Findings justify concern about how counter-normative sexualities are addressed in the sexuality education classroom and advocate for improvement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bout counter-normative sexualities in South African secondary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