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随着带有恐怖色彩的幻想小说在儿童学领域地不断涌现,怎样把恐怖控制在儿童承受能力范围之内,成了一个当务之急的问题。本力图以彭懿的作品为切入口,探讨把儿童幻想小说中的恐怖控制在一定度的范围内的种种具体的写作技法。  相似文献   
12.
作为十九世纪英国女性哥特文学的经典代表,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被看成一部灰姑娘式的浪漫爱情小说。文章从当代女权批评关于女性哥特文学的理论立场出发,借助福科的权利话语理论,对这部现代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进行重读。文章通过对小说中恐怖神秘的氛围描写、人物塑造的哥特式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小说《简.爱》在讲述一个传统爱情故事的外表下,揭示了女性本能而不妥协地要求反抗男性社会权利话语并挣脱男权控制,在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通过爱伦.坡的恐怖小说来分析坡在作品中所深刻表现出来的人们对死亡、虚无的恐惧,对人性本能的恶、对人格分裂的恐惧,以揭示“恐怖的源头在于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4.
《狂人日记》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这一事实已经得到多方(包括鲁迅先生本人)证实.本文指出<狂人日记>与美国作家爱伦·坡的小说<泄密的心脏>有着一定的联系,爱伦*坡对鲁迅的创作可能起到一定的影响,并从两位作家的思想根源、人生哲学和两篇小说的内容、主题以及创作手法等方面探求其中的一致性,从而证实该论点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郑奕 《培训与研究》2006,23(1):19-21
巧妙营造艺术氛围是爱伦·坡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从象征物的精心选择、背景的渲染和烘托、第一人称的叙述模式、大胆奇特的情节、神秘主义色彩、细节的描写等方面分析了《厄舍府之倒塌》在营造氛围上的独到之处,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爱伦·坡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虽然恐怖和恶梦是哥特小说和坡的恐怖短篇的共同点 ,但到目前为止 ,鲜有批评家把坡放在哥特文学这个框架内进行认真比较。本文试图通过背景设置和文本重读这两个角度来重新读解坡的恐怖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恐怖电影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一种形式,反映了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生存环境、社会人际关系的忧虑和日本社会对未来的恐惧、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对过去的反思,充分体现了日本民族的文化特点:菊与刀的矛盾。日本恐怖电影在吸收了西方恐怖电影创作手法的同时,将本民族文化与之融合,并赋予其一定的时代内涵,在立意和创新上带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身仕乱朝与贫病交加是鲍照挽歌创作的现实及心理根源;鲍照好作挽歌,喜拟民间流行的挽歌曲调,这是诗人对随时及身的死亡忧惧的排遣方式。《松柏》、《代蒿里行》、《代挽歌》等长逝辞是诗人为其随时踏上漫漫黄泉路而唱的一曲曲寂寂哀歌。  相似文献   
19.
《厄舍府的倒塌》是爱伦·坡恐怖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坡恐怖小说的创作特色。本文将从美学入手分析爱伦·坡恐怖小说的恐怖之美,指出作者的审美观是继承了伊曼努尔·康德美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黑色幽默特点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黑色幽默的几部学代表作品可以看出,黑色幽默具有以下几个显特点:幽默与恐惧相结合,但这两种成分的份量并不是对等的,而是成反比例增减的。情节混乱无序,但无序的下面掩盖着的是一个完整的框架,读可以从无序中建造有序。以游戏字为特色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