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61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教育   14969篇
科学研究   2145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571篇
综合类   1447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5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507篇
  2020年   679篇
  2019年   35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781篇
  2014年   2061篇
  2013年   1652篇
  2012年   2321篇
  2011年   2040篇
  2010年   1421篇
  2009年   1157篇
  2008年   1068篇
  2007年   1359篇
  2006年   1211篇
  2005年   956篇
  2004年   744篇
  2003年   635篇
  2002年   518篇
  2001年   392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河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供给能力调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北省23所高校2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反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于省内各高校连续几年扩招,办学规模急速扩大背景下的信息供给现状作出较客观的评估,供有关部门、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92.
论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低的原因,探讨电子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3.
在这个充满诸多干扰的时代,高校学风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高职院校。本文在探讨了高职院校学风的主要问题及分析引发其成因的基础上,从辅导员的角度来谈如何改善高职院校学风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4.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论文(设计)存在抄袭、拼凑成风的不良现象,结合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改革方法,在实践中让学生自主选题,形式上不拘一格,并且规范写作与指导流程,使得毕业论文(设计)真正地为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95.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产生了冲突,高校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创新性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沙盘模拟教学中营造挫折环境,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团队合作、坦然面对失败的能力,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创新性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6.
新形势下高校档案服务社会化全面展开,促使高校档案馆必须树立新的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改进服务手段,革新评价体系。本文基于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创新理念,提出档案服务创新方法,用服务质量评估衡量高校档案服务是否到位,促进高校档案馆合理生存,顺向发展。  相似文献   
97.
本文涵盖了一些当前高校医务室管理工作中隐藏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了使高校医务室的管理水平得到合理的提升,根据高校医务室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关的有效措施,为以后高校医务室的管理和规章制度的制定工作的进行提供准确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在大学的四项主要职能中,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都与一所高校的体育人文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优秀人才的培养中,德、智、体、美四维之中,体即一端."身心俱健"的要求需要体育教育和体育活动来保证;在优秀文化传播中,"终身体育"的意识正在逐步深入人心,作为社会先进文化辐射源的大学体育文化与各项体育活动对社会起着示范和引领作用.随着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各高校正在将体育人文环境的创设与优化作为改善学校品质、打造学校文化特色、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9.
实施院系两级管理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现实需要。建议从实施院系两级管理的基础条件出发,即从教师的思想观念、心理准备和管理水平出发,从树立责任意识、建立管理体系、健全监督机制、引导教师参与等四个方面有效推进院系两级管理,提高学院办学质量,促进学院发展。  相似文献   
100.
This article takes a dual focus on the theme of student formative peer assessment. On the one hand it offers a thorough literature review in this field, while on the other it unpacks a case study of curriculum design where peer assessment has been adopted. The practical example draws on recent changes made to a third- and final-year undergraduate research dissertation course in a UK architectural school. Although peer assessment worked quite well in this small setting, similar findings might be uncovered when scaled up to larger cohorts, as well as other disciplines and year groups. 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certainly relevant for other contexts. Qualitative research from a focus group with six students on the course informs the empirical body of the paper. Through engaging with students’ reflections, as well a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reflexively looking at the curriculum changes, 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of the benefits and drawbacks that can arise from peer assessment in this context. Peer assessment is not without its challenges and hiccups, but, despite these, the benefit to autonomous critical thinking cannot be understated. And arguably peer assessment is especially germane for final-year undergraduates as they embark on employment or more advanced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