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1篇
教育   5396篇
科学研究   27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77篇
综合类   33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8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422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577篇
  2006年   576篇
  2005年   512篇
  2004年   464篇
  2003年   453篇
  2002年   388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罗尔斯认为,自由是制度所规定的各种权利和义务的总和,所以法治和自由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将法律看为争夺权益而制定的产物,而应将它看作是试图实现正义原则而规定的最好方针,具有道德的功能,整个法律和正义的哲学就是以自由观念为核心而建构起来的。概言之,自由的法治观是罗尔斯法治观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52.
色彩学将人们通常看到的各种物体的色彩称为“物体色”。当人们将形成“物体色”的要素之一:“物体本身”作为命名色彩的根据时,便产生了我们所谓的“物色词”。在动态的言语活动中,为了快捷而又准确地创造出符合语境的言语色彩词,不同的言语主体往往会不约而同地采取“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说明方法,从而使具有不同色彩特征的客观事物成为了言语主体说明某种特定色彩的最直观、最便捷、最形象的工具,最终使“物色词”成为色彩词随机造词活动中最常见的“产品”。  相似文献   
53.
实施“做中学”过程中缺乏对其内涵的把握,简单化、孤立化、形式化、教条化地执行“做中学”的各个要素,以及教师缺乏引导(价值引领)是“做中学”步入误区的根源。教师只有在理念与行动之间进行反思,才能使新的理念内化并形成实施“做中学”所需要的教学索质,使“做中学”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54.
传统诚信教育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诚信教育的缺陷在于注重对受教育者进行顺境下的诚信选择教育,忽视了对受教育者的困境下的诚信选择教育。  相似文献   
55.
唐宋时期关于道教理论的探讨以及发展,对苏轼的文化品格、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发生影响,而通过苏轼对于陶诗的选择又使得整个宋诗的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56.
月亮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极为常见,且尤以思妇诗中出现次数最为频繁.月亮虽然只是自然界中的纯客观的物象,但它却逐渐成为华夏之邦"人化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诗人某些特定情感的信息载体,并在规定的语境中,展示出了怀人思远的情感寄托流程及其鲜明的"哀而不伤"的审美趋向.论文从思妇诗的缘起及其诗中有关月亮的情境融合,来论述月亮成为思妇诗中一个重要意象的缘由.  相似文献   
57.
一百年来,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编写工作虽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要弥补这些不足,应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保持多元的格局;二是开阔视野,拓展内容;三是体现当代精神,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四是重积累,循序渐进。这样才能真正展示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真实面貌,揭示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58.
唐代进士入仕的主要途径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举子进士及第后,只是获取了入仕前的一种身份。若要得到官资,必须先通过关试,再由吏部铨选、制举、吏部科目选以及使府辟署等途径入仕。吏部铨选为通常仕进之路,制举和吏部科目选为快速仕进之道,使府辟署为回旋仕进之途。多种渠道选拔人才是唐代选官体制的基本特点,修业奋进跻身官场是唐代进士及第者的普遍心态,由此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影响着有唐一代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59.
查慎行的仕宦诗,记录了诗人十年间的仕宦人生历程,抒发了诗人对宦海风波的切身体验和深刻感受,同时也对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进行了艺术的纪实性的描述;艺术上笔法老辣,含蓄蕴藉,意境高远,语言精炼而贴切生动,是清诗研究中不应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0.
郑珍作为近代“宋诗派”的杰出代表,秉承宋诗派的诗风,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使其诗歌自成一家面目。通过对郑珍与韩愈、白居易、苏轼三住大家的比较,可以发现郑珍凭其深厚的经学积淀。渗融以时人鲜有的健康心态——率真、豁达的个性,推陈出新,形成了独特的诗风:于苏诗的横肆中见纯真,于韩诗的雄奇中见质朴。于白诗的平易中见不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