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389篇
科学研究   11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交叉学科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新领域,也是促进科学发展的新动能。交叉学科建设要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科学”的核心价值,要把握交叉学科建设的时代定位,形成创新知识生产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领域、新动能、新格局。交叉学科建设要构建“问题导向”的新型学科组织,建设“互补融合”的复式学科团队,形成“开放共享”的学科建设文化,创新“服务需求”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02.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is traditionally monodisciplinary despite calls for an interdisciplinary focus.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is systematic review was to identify studies on talent identification, talent selection and competition performance to determine whethe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s being conducted. Thirty-six studies met the selection criteria. These studies were critiqued relative to sport, skill level, sport science sub-disciplines included, and whether the research was multidisciplinary or interdisciplinary. The secondary purpose of the review was to critique the level of analysis and level of representative task design in performance tests used in the studies. Twenty-five studies were categorised as interdisciplinary, with 11 categorised as multidisciplinary. Thirteen sports were represented with soccer the most frequent followed by field hockey, Australian Rules football, handball and rugby league. Thirty-two studies completed their analysis at a group level and four at an individual level. A total of 337 performance tests were rated for representative task design with 64 categorised as low, 123 as medium and 150 as high. The results pertaining to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and individual analyse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constraints theory, which predicts that interacting variables can explain sport performance.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is beginning to fulfil the call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Future research, however, needs to consider individual analyses and representative task design of tests to progress sports science knowledge.  相似文献   
603.
摘要: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的发展目标。体育公共服务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为的总和,涉及基础、产业、科技、教育、社会、服务等多个重点领域。本文以世界体育公共服务文献研究现状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比分析全球和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相关理论研究文献的数量、质量、合作和学科等四大特征,发现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由于起步晚,因此论文数量和论文质量均处于快速上升期。我国当前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开展了系列国际合作研究,下一步应加快体育公共服务领域的跨学科发展。通过本文的相关研究,有利于追踪世界体育公共服务研究热点,发现我国开展相关研究的不足,确定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理论研究能力,进而推动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04.
美国州立大学科研组织模式变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多所州立大学在本州政府的积极科技政策支持下,组建巨型的跨学科研究中心,努力与产业界共同创造具有“聚集效应”的高科技产业,开始在国家(区域)创新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学术地位也相应迅速上升。这些跨学科研究机构具有复杂的合作关系网络,实现了产学的“无缝对接”,超越了技术转移模式。这种成功的科研组织变革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的学术价值观。  相似文献   
605.
姚翔 《复旦教育论坛》2023,21(2):103-111
本研究以美国排名前十教育学院2009年至2019年取得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为例,分析跨学科研究的学科知识整合度对其在WoS索引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力的作用关系。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跨学科研究的学科知识整合度对学者在WoS索引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以及高被引数量具有显著的正面促进作用,即高跨学科知识整合度带来高产量和高影响力。本研究认为,提升以扩展学科跨度和广度为要点的跨学科研究整合能力是提高青年学者科研产出与效果的重要策略。同时,也要从组织层面进行优化,打破学科壁垒,基于以问题为导向的社会需求逻辑建构跨学科研究组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计体系,保障跨学科人才供给。  相似文献   
606.
知识生产是期刊建设的重要使命。新时代的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正席卷全球,现实问题永远活泼生动、浑然一体,生活世界的逻辑决定了现实问题都是跨学科,现实倒逼真正的跨学科研究势在必行。学术期刊是学科知识交流的重要载体和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学术共同体则是学术期刊的不竭智力资源,是学术期刊持续发展、彰显生命活力的重要依托。深度办刊是新时代对学术期刊发展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特征,是与专业学术期刊的耦合。  相似文献   
607.
以我国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代表,从组织发展趋势、聚焦领域等方面分析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建设现状,从组织目标、组织形态、组织管理维度剖析其组织建制。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建设存在数量不足、质量参差、建制形式不灵活、管理机制薄弱等问题,因此,我国研究型大学应制定专门的跨学科发展战略规划,拓展多元化的组织形式,建立完备的制度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08.
跨校辅修是我国高等教育历史进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本科知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颁布的《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中部分政策阻碍了跨校辅修,使辅修生的构成天平向校内倾斜,跨校辅修规模缩减,学生局限于本校而难以基于优势学科建构复合型知识结构,带来辅修教育质量下滑的风险;使继续开设跨校辅修的高校面临证书合法性、公平性风险,使辅修自由度受到限制,有碍于跨校辅修发挥其本真价值。本研究在上海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倾听和梳理高校在困境中的积极思考、行动及转型应对,建议教育部明确对跨校辅修的支持,建议综改司介入以协调政策矛盾,建议高校持续完善辅修制度设计、提升辅修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