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21.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国外已有很多的立法和实践范例,尤其以美国的“私人检察总长”制度、法国的越权之诉制度和日本的民众诉讼制度影响最大。然而目前还未在我国建立,以至于在公共利益受到侵犯时,难以得到有效的司法救济。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不仅有利于依法行政,保护公共利益及人民权利,而且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立这一制度的法律基础及文化环境。以此为基点,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构建这一制度的理论设想:包括行政公益诉讼可供选择的三种模式,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范围及类型以及保障行政公益诉讼顺利运行的一些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22.
行政诉讼类型化是20世纪以来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我国还没有确立行政诉讼类型化,主要表现为理论研究的贫困化和司法实践的无序化,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方法论上未能从理论和实践相区分的角度认识行政诉讼类型化。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在这种区分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修改行政诉讼法来建构我国的行政诉讼类型化。  相似文献   
2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包括原告人和被告人,现行《刑事诉讼法》未对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的范围作明确的界定,这给司法实践带来许多不便。因此,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的范围在立法时有待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24.
着重从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角度来探讨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我国未来的民事审判模式——以当事人主义为主,职权主义为辅,要求法官在诉讼中居于超然、中立的地位,同时要充分地发挥当事人作为诉讼主体的作用,调动其推进诉讼、保护自身权益解决纷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25.
证据能力是某种证据材料作为证据使用的资格,两大法系对证据能力的属性认识以及具体制度存在巨大差异,其原因在于不同法律文化背景和诉讼模式以及诉讼体制的制约,这种制约使证据能力的国际协调存在一定障碍。因此,对于证据能力冲突的解决应当主要依赖于冲突规范,冲突规范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到诉讼法院在具体案件中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具体的证据能力规则在诉讼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冲突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