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3篇
教育   394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2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马克思关于历史的唯物主义与历史的辩证法是统一的,根本不存在外在于唯物论的历史观,也没有脱离人的感性活动的辩证法。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不仅仅具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性质,而且贯注着哲学批判的精神。在这部贯注人的感性活动理路的逻辑学中,马克思以现实的个人为研究出发点,运用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历史方法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集中体现了马克思研究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类自我解放的思想逻辑。  相似文献   
22.
在分析学术规范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梳理自然辩证法课程中学术规范教育的资源,并分析其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3.
《潮骚》与《春雪》是三岛由纪夫作品中集唯美、浪漫与古典风格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与文学价值。同为青春纯洁的爱情小说,三岛由纪夫却秉持着不同的创作理念,孕育出不同的文学风格与艺术气质。通过分析这两部小说,从中对比三岛由纪夫创作理念的差异与共通,以把握其小说艺术中复杂的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24.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对象性存在的概念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有重大影响。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实际上包含着从四个维度对人的本质的规定,即:"感性对象性存在""历史-社会性存在""类存在"和"自由自觉的活动"。这些构成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5.
试析形式逻辑的前提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人们对形式逻辑的前提问题存在着误解,认为形式逻辑不管自己的前提,也无法解决自己的前提来源。其实,亚里士多德在创制形式逻辑时就已经深刻论述了这一问题,他把直观和归纳法作为形式推理的前提来源。后来的归纳逻辑和辩证法对形式逻辑前提问题所作的批判都是基于对亚里士多德这一思想的忽略,而且它们也都未能解决自身的前提问题,归纳逻辑不能证成自身的合理性,辩证法不能解决结论的可检验性。其实,无论形式逻辑、归纳逻辑还是辩证法都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方式,它们共同服务于人类的实践,它们之间是互相补充关系,而不是互相取代关系。  相似文献   
26.
本文试图以唯物论的辩证法去说明,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职业,要在改革的大潮里做到吸引公众、启迪公众、教育公众、激励公众,使自身保持鲜活的生命力,身处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才能为党的事业和社会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27.
谈《矛盾论》对唯物辩证法的深化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矛盾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同时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它在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基本概念,辩证法的精髓核心以及对立统一的通俗化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8.
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们自称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并把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歪曲的解释。为了纠正第二国际的错误,重新回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寻求欧洲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青年卢卡奇提出了"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仅仅在于方法"的观点。虽然这种观点有理论缺陷,但其对于批判当时的实证主义、教条主义、改良主义,对于我们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老子思想是中国先秦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墨家在辩证法方面继承了老子的合理思想,同时指出其在逻辑上的不严谨性,批判其无名、非辩、不知等不合理性,发展出名辩学思想。其中,通过改造老子的"道"概念,墨家发展出来了以仪、表、法、理、道等作为判断言论是非的基本标准,概括出名辩学的基本内容。深入认识老子和墨家思想的渊源关系,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墨辩思想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30.
姚登宝 《培训与研究》2007,24(6):133-134,F0003
从辩证思辨的视角,运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文章对目前译界两种众说纷纭的理论流派逐一透视,并分析其利弊得失,认为各种理论都有其合理性和阐释力,同时也存在理论偏向(见)和理论缺陷。提出翻译研究必须坚持翻译的本体,以源语言及文本为基础、为核心,突出译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兼顾作者/读者、源影译语、社会/文化及其它边缘性影响因素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