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47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教育   6244篇
科学研究   698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939篇
综合类   711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4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484篇
  2013年   642篇
  2012年   673篇
  2011年   754篇
  2010年   540篇
  2009年   468篇
  2008年   534篇
  2007年   682篇
  2006年   629篇
  2005年   534篇
  2004年   454篇
  2003年   386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参加全国十运会武术比赛195名优秀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揭示其心理健康现状,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更好地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与提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各方面的挑战,创造出更优异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82.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大学贫困生人数的迅速增加,他们当中部分人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发生了极端的伤害事件,作为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高等教育,要针对贫困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对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他们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材。  相似文献   
83.
对一个检索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主要实现技术作了较为具体的讨论和分析,并陈述了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84.
从城市绿地的生态机理入手,继而探讨了“绿心 绿网”的城市绿地布局模式,并通过重庆茶园新城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实践,对城市绿地的生态学原理在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5.
聋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探查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重庆市180名聋生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聋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生,城市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乡村学生,从五年级到高二聋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M状发展;聋生的学习焦虑和过敏倾向较普通学生为轻,而孤独倾向较普通学生为重。  相似文献   
86.
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提升小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实验表明 ,构建课内与课外、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主体与环境、学校、家庭与社会相互配合与协作的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87.
自尊的心理结构与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直以来,自尊以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和个体精神生活的独特作用倍受心理学家的关注。但时至今日,关于自尊的定义仍有分歧,而对自尊的结构也有过去的静态、单一的描述性观点发展到当前的动态、多维结构。同时,自尊作为个体自我系统的核心成分,对个体的学业、人际关系、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等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机械制图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 ,但如果能合理的运用直观教具 ,则可变困难为容易  相似文献   
89.
精神损害是侵害人身权案件中的普遍现象。对精神损害赔偿进行法理分析 ,指出我国对此问题在立法、司法中存在的局限 ,并采取相应对策 ,对推动我国法制建设 ,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0.
This essay examines the rhetoric/politics of Yasukuni Shrine as an experiential memory-scape, a material and discursive ground to frame and enact banal patriotism and militant nationalism. As a powerful mnemonic and rhetorical institution, Yasukuni Shrine (re)produces a nationalistic narrative and identity by (con)fusing natural feelings of individual grief and cultural tradition of commemoration with national heritage of banal patriotism. By (con)fusing what is “particular” and “universal,” Yasukuni Shrine establishes its rhetorical ground to justify a “banal” sense of patriotism that slips into the “ordinary yet honorable” fervor of militant nationalism, while effectively evading its moral/ethical reflex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