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771篇
科学研究   6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5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71.
概念隐喻是以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个认知域的经验,用源域的某些特点来映射目标域,从而使目标域的理解变得简单。《红楼梦》语言描写中的一大特色就是使用隐喻。文章从概念隐喻的三个维度: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来分析和阐释《红楼梦》中的概念隐喻,以期发现这些概念隐喻的具体类型,解释它们发生的内在过程。  相似文献   
72.
方位隐喻是概念隐喻的一种,它借用空间位置来表达抽象概念。该文基于《红楼梦》前十回的语料分析了汉语中“上、下”,“高、低”,“深、浅”,“里、外”的方位隐喻现象,发现这些方位隐喻可以表达数量、地位、时间、情感、状态等抽象概念,它们既是人类认知的普遍现象,有些又极具汉语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3.
谭载喜先生划分了翻译认知的内在层面,并就深层的比喻层面提出了新的见解。《麦克米伦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是一部影响广泛的学习词典,其中科学地运用了明喻与隐喻的翻译方式,科学印证和有力推进了翻译认知的层面理论的研究。该文结合以上两者,从实践上探究了比喻翻译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4.
There are many implied metaphors in the poetry of Tang dynasty. In this paper, the poem Reply of a Chaste Wife and its English version are analyzed through the image schema theory to explore the explan...  相似文献   
75.
无论是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隐喻都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修辞格。国内学者对英汉隐喻的异同大多从某一个方面进行论述。本文旨在从多维角度简述英汉隐喻在内涵、句法结构、语义结构和受重视程度方面的差异以及在认知基础、构成方式和喻体选用方式方面的相似之处,借以进一步加深对隐喻的理解,从而增强英汉隐喻互译的准确性,提高英汉翻译的水平。  相似文献   
76.
孙婷婷 《科教文汇》2014,(35):60-61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主要以"远"、"近"与"上"、"下"有关的隐喻为例解析了《论语》中的空间隐喻。通过实例解读,作者指出了孔子达到"仁"的观点,即远离不仁便近仁;以及孔子对于社会秩序的观点,即社会等级森严,上行下效,恪守礼节,以进一步理解儒家思想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影响。  相似文献   
77.
文瑜 《科教文汇》2014,(14):127-127
中文词汇中很多词通过比喻的方式可以产生许多不同的意思。有的丧失了其本来的意思,有的通过人、事、物外貌或特性的比喻可以更深层地把握其内在的一些东西。本文就是通过一些利用比喻而形成和食物相关的词汇来认识一下中韩词汇学习中的这种比喻方法。  相似文献   
78.
《围城》的语言艺术深得世人称赏,其语言魅力与其运用各类辞格有密切关系,在各类辞格中,又以获得"钱氏比喻"美誉的比喻辞格成就最为突出。"钱氏比喻"参与《围城》的环境描写主要表现在整体环境描写和较具代表性的场景的环境描写两个层面,这些比喻中都有一些独到的手法。"钱氏比喻"的主要作用:一是使景物具象化,二是形成文化嘲讽意味的幽默,三是形成滑稽的地域特色,四是体现环境隐喻化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79.
名词化作为英语语义和语法之间关系的转化方式 ,在语篇中大量存在 ,是科技英语等文体重要的特征之一。恰当地应用名词化能够使语篇简洁 ,信息含量大 ,但过多地使用会造成句子抽象乏味 ,甚至形成累赘 ,带来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80.
隐喻的认知研究成为最近三十年的热门话题。从汉语春节过年的食物、数字、装饰以及生肖等其他文化特征项目看隐喻,文章赞同认知观对于隐喻的认定:即隐喻是两个认识域的投射,概念隐喻存在并具有文化共核,以及隐喻普遍存在并对认知和思维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