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2篇
教育   447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9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再论非语义     
《春秋》记灾不言故 ,《易上系》明天象示吉凶 ,《洪范》传阴阳五行 ,谶纬妄附。至汉儒言天象灾异 ,合易数、阴阳、五行以占应 ,宣言“灾变终不虚生”,假经说义 ,比事附会 ,以天人相应为旨归 ,皆详录于前后汉《五行志》,其中充斥着大量的非语义 ,是文化典籍中的糟粕。本文试加清理 ,要在剔除。  相似文献   
72.
词汇是语言的中心,对学习者来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词汇知识是整个外语学习的关键因素,而概念隐喻理论又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新方法。为了探究将概念隐喻知识融入到大学英语日常课堂教学促进学习者词汇习得的有效性,本研究以78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为样本进行了尝试性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概念隐喻知识能提高学习者的隐喻能力;(2)大学英语课堂词汇教学中采用概念隐喻的方法较传统教学法更为有效;(3)学习者的隐喻能力与词汇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3.
现代汉语副词"只"的语义指向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个视角穷尽性考察一定范围的语料中能与“只”组合的结构形式:从静态角度看非对举格式的“只”的语义指向规律表现为一种倾向,而对举格式的“只”表现为一种语义的强制性要求;从动态角度用删除、移位、添加、位置浮动等方法考察相关的句法变换,总结出“只”在句法层面变换的条件和限制,以及“添加”、“位置浮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4.
关于兼语短语的范围,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文章列出了所有类型的兼语短语,并加以分类。其中有几种兼语短语结构复杂、难以辨析,我们从一种新的角度探讨了这几种特殊的兼语短语,会有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75.
认知隐喻理论宣称语言中无数的隐喻表达可以追溯至有限数目的概念隐喻,这就意味着概念隐喻有可能在我们的语言学习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以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旨在探讨隐喻对中国大学生英文阅读理解的影响。本文用量的研究方法对广州某高校英语专业三年级54位学生隐喻知识培训前后所得阅读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隐喻知识有助于他们的英语阅读理解。  相似文献   
76.
艺术比较思维和艺术类比思维同为隐喻艺术思维的基本方法。艺术比较思维,就是在确定艺术创作对象之间共同点和不同点的基础上按类寻找归纳对象相似点的一种特殊思维方法;艺术类比思维是通过比较不同人物或事物之间的相似属性,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或者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77.
甘利人  钱敏  高路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8):132-136
利用人们的隐喻认知现象,探索网站界面信息组织中的隐喻应用,对于促进用户理解界面信息具有积极意义。在梳理有关隐喻概念及其有关隐喻认知机理基础上,实验探索网络用户学习抽象概念时认知隐喻的影响作用,并对现有网络界面中的隐喻要素进行用户评价,从而为隐喻化界面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
陈小华 《编辑学报》2009,21(3):232-233
以江苏省15种科技期刊的广告词为样本,用例证的方式归纳出在文字、量和单位、数字用法等方面的常见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9.
根据介词的不同,涵事介词短语蕴含句可分为涵事"把"字句和"用"字句两种类型。前者由涵事宾语整体前移或分裂前移而生成,后者则只能由涵事宾语整体前移而生成。这两种涵事介词短语蕴含句,由于标记涵事的介词不同,其述谓成分、谓核动词的句法与语义特征以及主宾语的语义类别都存在着差异;涵事介词短语与其他句法成分在句法、语义上的相互选择与匹配,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存在着不同的构句机制。  相似文献   
80.
隐喻研究向认知领域扩展开辟了一条从认知角度来研究隐喻的新途径。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而隐喻映射不可避免要受到文化的制约。如果不了解隐喻映射所依托的文化背景,就会造成隐喻理解的困难。因此,只有了解隐喻映射的认知文化根源,认识到隐喻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才能准确理解其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