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87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随着手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扩大,智能手机外观设计简洁、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界面个性化十足,已经成为众多用户的购机首选,掀起全球购买热潮。本文通过对当下市场已有智能手机及其应用系统界面深入的分析,总结智能手机应用系统界面设计的原则,并运用深入访谈、问卷调查的用户研究方法,对智能手机应用系统的界面视觉设计进行解构和分析,拆解出能够被评估、量化的审美原素,如色彩、图形、结构、材质,了解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用户群对于手机界面的审美需求,总结界面设计中的审美规律和视觉设计方法,并将此研究结果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去。  相似文献   
102.
本文结合"又"字所在的句段、篇章及语义特点,运用语用和认知理论探讨前项隐含的"又"字句,对隐含项性质、与本句的关系及对"又"字所造成的影响等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3.
在汉语的历史长河中,“光”最初为名词,自先秦以来出现动词、形容词的词性,后到近代虚化为限定类范围副词;在语言逐渐演化过程中,其语义和句法结构的使用也产生了一系列用法。通过具体的实例从语义、句法功能及语用分析三方面来论述“光”的语法化历程。  相似文献   
104.
《战国策》是上古时期一部重要的文献典籍,书中出现的限定范围副词有"独""唯"等。从语法功能和语义指向的角度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并加以详细的描述,希冀对了解上古汉语范围副词系统,特别是限定范围副词有所补益。《战国策》限定范围副词属于上古时期的限定范围副词系统,常位于谓语前,少数也可以位于名词前;其语义指向以后指为主,具体所指不一,部分限定范围副词语义还可以前指。  相似文献   
105.
副词一直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者在副词运用中经常出现一些偏误。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总括近十年(2000-2009)来副词研究的成果,同时结合副词研究的现状指出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6.
“比较”、「比较的」分别是汉语和日语中的程度副词,其功能是对程度加以比较。在比较事物时,以是否依据客观标准、主观标准,着眼于性质、状态的比较这方面,二者是完全相同的。在负面评价方面,“比较”和「比较的」的修饰范围不同,“比较”虽有一定的限度,但范围比「比较的」要大,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在程度和模糊量词方面,“比较”、「比较的」是允许和数量词共用的。在否定命题方面,“比较”多修饰形容词,但多修饰肯定形式,不太修饰否定形式;「比较的」除了肯定命题以外也可以参与否定命题,以比较肯定性程度和否定性程度。  相似文献   
107.
样态副词是反映说话者的态度的,所以要正确地使用。韩语学习者在说韩语时对样态副词的使用可以反映出其韩语水平的高低。样态副词的意思不是很容易就能掌握的,所以对样态副词有必要正确系统地进行学习。但目前大部分教材并不是从词汇教育的角度出发解释样态副词,而是停留在课文或例句中简单说明。所以对中国大学韩语专业学生的样态副词使用实态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样态副词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8.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基于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和评价系统理论,对感谢信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揭示这类便条实现人际意义的语言手段。分别从语气系统、情态系统、评价系统三个方面对感谢信进行深入的分析,试从这三个方面探讨这些人际手段在感谢信语篇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更好地描写日语认识情态,本文提出了认知心理分析模式,用这一模式描写了日语认识情态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整理日语认识情态的系统。  相似文献   
110.
文章在充分占有语料的基础上对“干脆”作一全面的考察。语义方面,“干脆”表示当事人面对一个针对性事件,做出一种果决性选择行为。由于语境的不同,果决性有时表现为消极的极端性与无奈性;有时表现为积极的彻底性与有效性。篇章位置方面,“干脆”句总处于相关选择项的末项位置,且“干脆”有时具有篇章衔接功能。“干脆”的后续成分丰富,这些成分必须具有主观处置义,主要谓语必须是动词性的而不能是形容词的,且必须是具有主观处置义的自主动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