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9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53篇
教育   7949篇
科学研究   657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86篇
综合类   500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8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546篇
  2013年   497篇
  2012年   765篇
  2011年   661篇
  2010年   521篇
  2009年   494篇
  2008年   627篇
  2007年   859篇
  2006年   835篇
  2005年   701篇
  2004年   559篇
  2003年   538篇
  2002年   477篇
  2001年   349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通过阐释德育校本化的基本内涵,结合高师院校的德育实际,说明高师院校德育校本化有其现实需要。高师院校德育应走校本化之路,这是高师院校彰显德育特色和个性、增强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2.
对话不仅是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它更构成了教学交往的重要品性和灵魂.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交往过程中,"对话"品性却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文章指出这种教学交往"对话"品性的迷失主要表现为:教师把持了教学交往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宽容和爱在教学交往中严重缺位,繁杂的训练和记诵取代了对课程内容(文本)的多元理解和解读.文章分析了其主要原因在于:师生对话意识的高度淡漠,教师对教育权威的深度误读,师生生存交往的典型缺失,哲学解释学思维的严重缺位.最后,文章认为,回归教学交往的"对话"品性必须做到:树立平等意识,做到真诚倾听;淡化权力观念,重视内在权威;优化师生交往,构建生存关系;"悬置"传统的教学认识方式,以哲学解释学的思维关照教学交往.  相似文献   
113.
丧失是人类生命历程中最为深重的情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丧失与哀伤有着不同的言说,每个个体对丧失的理解不同,就意味着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不同,也意味着面对丧失与哀伤的方式不同。本文通过对几个有关丧失的个案,讨论了如何在中国文化容器下安放哀伤与哀悼,促进当事人的稳定化。  相似文献   
114.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the intuitive knowledge mothers have of their unborn baby. We propose a shift in focus from caregivers' merely providing information to first listening to pregnant mothers as they share their intuitive knowledge of their baby. This approach enables mothers and fathers or partners to know they are already parents to their unborn baby and empowers them to get in touch with their baby's presence and who he or she is during pregnancy. This intuitive knowledge may be a protective behavior that will enable mothers to keep babies safe during pregnancy.  相似文献   
115.
"新性善论"是论述"道德教育的可能性"问题的重要前提,强调由于人类整体社会实践的作用而使得人类个体具有先验性的道德禀赋。该理论的阐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近年来,该理论也受到了一些学者的学术质疑。在论证"道德教育的可能性"这个德育基本命题时,如果不能形成对"新性善论"较为一致的认识,则会形成制约我国德育理论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6.
受历史因素影响,澳门中小学公民教育整体水平比较落后。回归后,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出现,澳门特区政府日益认识到提高公民素质、进行公民教育的重要性。然而,缺乏本地合用的教科书,导致公民教育的成效并不理想。为此,澳门教育暨青年局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开发了《品德与公民》教科书。针对青少年国家观念与公民意识的缺失的现状,"公民与政府"分册的编写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以提升公民参与能力,促进澳门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7.
教师道德在最深刻的本质上是教师的自我实践。这是因为,发生于现实历史情境中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外部行动和内在意义合一,既指向学生,又形成自我。实践的自我是师德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师德的目的。教师通过日常实践确定自身和世界的意义关系。这种实践既不是事先预设规则的直接执行,也非不受约束无原则的任意作为,而是持续发问、行动、创新、再反思,尤其根据实践要求不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走向自我觉悟的探求过程。文牍化、口号化师德训令抽空道德实践的情境蕴含,只会造成教师反道德;无条件无凭借的自主发展则无方向无坚守,侵蚀道德反思能力,引发教师随波逐流,两种倾向都应否弃。  相似文献   
118.
数学与美     
在知识,能力、素质三者辩证统一结合起来的新教改的要求.为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逻辑推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从各方面设计、研究.改进和实践中,让学生在现象中感悟和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119.
网络的独特魅力和强大功能,不可避免地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明确高校网络德育的目标与任务,遵循高校网络德育的原则和规范,通过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在网络通信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高校网络德育体系是高校德育信息化发展的应然要求和必然趋势,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0.
多元文化并存是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时代特征,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价值选择.德育作为思想文化的表达形式之一,其发展也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当代日本社会已形成多元的社会文化存在.多元文化对日本德育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和挑战,多元文化背景下日本德育也体现出多元化特征.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日本德育与多元文化的联系将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