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053篇
科学研究   8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26篇
综合类   272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5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画线描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族群心理,体现为一种生命气象的符号表达,是一种“道法自然”的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中国人在以线条描绘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线型思维的模式,它构筑了中国画艺术大厦的基本框架。这是中国画的“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中国画的根本属性就建立在这个“一以贯之”的大道之上。  相似文献   
72.
唐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华,国内外翻译名家都竞相将唐代诗人的名篇译成英文。李白《静夜思》曾多次被译成英文,译者通过注重形式、得体选词、讲究押韵等方式,在译文中再现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力求形神兼顾,达到“化境”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73.
高中美术欣赏课是为有机地衔接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而设。我认为:为发挥这一课程的作用,这一课程的教学应充分体现灵活性、丰富性、生动性:为此,我建议:(1)课堂中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2)教师应多准备相关的优秀作品、范画作为辅助欣赏材料,(3)应强化多媒体教学在美术欣赏课的实施。  相似文献   
74.
吴敏 《闽江学院学报》2003,24(6):110-113
欧洲古典风景画与中国古典山水画给人以不同的审美倾向、不同的视觉感受,但都是以自然景观作为创作对象的画种。欧洲古典风景画是以写实为造型手段,在风景画的内涵上,追求本真、朴素、自然和谐的美。中国古典山水画则是以写意为创作手段,在山水画中追求精神境界与自然景观的和诣统一。  相似文献   
75.
李白写景诗的风格外观是多色调的,有神奇的美、壮丽的美,也3有清丽含蓄的美。李白写景诗的内涵是时代精神充分个性化的、形象的表现,盛唐气象通过李白的“济世”热情和飘逸个性,转化为空间时间化的动态意象。在艺术创造上,李白继承了“兴寄”和“自然”两大写景传统,在个性表现和自然生成的基础上,一方面尽量呈现对景物的原初感觉,另一方面又象征寄托着深厚的时代内容,是比兴兼得的典范。  相似文献   
76.
在高职高专工程制图课程的讲授中,强调传统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的同等重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注重并强化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制图技能、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从华兹华斯的《她住在人迹罕至的路边》、《孤独的刈麦女》和《毁了的村舍》三首诗入手,着力分析华氏诗中体现的女性美。通过与古典主义诗歌中女性形象的比较,对华氏诗中女性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充分肯定了其诗歌的净化作用及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竞争的激烈,女大学生应加强姿态美的训练,以适应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79.
解读《老人与海》的悲剧美与崇高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个英勇奋战的失败者。他在大海上与厄运顽强搏斗,最后的战利品却是一副残剩的鱼骨,这种以失败而告终的结局将悲剧色彩推向高潮。悲剧艺术,实际上就是拿被毁灭的美给人看,美的规律就此产生,因而其感染力是强烈的、长久的。然而,圣地亚哥的自信、勇气、力量和尊严震撼人心、催人奋进,崇高美由此产生。悲剧通过丑对美的暂时的压倒,强烈地展示了美的最终的必然的胜利。《老人与海》特殊审美魅力就在于由悲剧美超越到了崇高美。  相似文献   
80.
李商隐和吴文英独特的悲剧性情感体验使他们因情感世,形成了悲情性审美心理结构。他们作品的情思以“伤春”为主题,刻意抒写阻隔、孤寂等内在情绪型感慨,表现出细微、曲折的艺术特征,创造出感伤、深挚的情思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