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认为 2 0年代小说虽有悲剧性的表现 ,但从悲剧的特征 :怜悯、恐惧及悲剧性来看 ,离真正的悲剧却是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12.
萧红作品的独特魅力在于她总是能在创作中保持一种独特的平衡,这种平衡与其说是源于写作的技巧,不如说是出于作者对人性的洞察和人类的悲悯。在萧红的创作中,这种平衡艺术突出地表现为个体经验和人类命运的交织,以及嘲讽和悲悯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在为道德寻找根基的过程中,卢梭返身内求于人的自然天性.寻觅出“自爱心”、“怜悯心”、“良心”等善良情感作为道德的自然性基础,由此扩展、演化出世间的道德原则,成就人的德性。  相似文献   
14.
征戍诗是全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诗僧贯休独异于时人,以悲悯之情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将帅形象,用人性思想斥责战争之恶。追根溯源,这种人性思想是佛教慈悲为怀精神和儒家仁义恻隐思想的异质同构。  相似文献   
15.
在二三十年代流行的“革命+恋爱”的小说叙述模式中.存在着革命权力秩序与性别权力秩序相互纠缠的现象。本论文从二三十年代“革命+恋爱”模式中革命女性的形象书写入手,通过对情爱关系中的性别政治、革命女性的浪漫之爱对革命意识形态的美学实践的影响以及对革命女性的情爱心理中同情即爱的情爱特质的分析出发,试图呈现革命女性性别在政治权力秩序转化为情感秩序时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杜牧认为天不明察不仁义,对天是疑之责之怪之;认为神是圣明仁慈的,对神是敬之感之信之。杜牧天神观的核心是他的“神能格天”说,其思想基石是爱国忠君怜民。  相似文献   
17.
对王安忆畸形性爱小说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王安忆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性本,从“三恋”到《米尼》、《我爱比尔》,从对性爱美的礼赞到对性犯罪的演绎,从试图用母爱救赎到无力拯救的演变,人性中的非理性因素在王安忆的理性思考中越来越呈凸显的态势,并因此而表达出一种强烈的悲悯情怀。作为一个思考型的作家,王安忆在日益膨胀的欲望化大潮中卓尔不群。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20年代小说虽有悲剧性的表现,但从悲剧的特征:怜悯、恐惧及悲剧性来看,离真正的悲剧却是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19.
夏目漱石在创作带有批判精神倾向的名作《我是猫》及《哥儿》之后,又发表了"以美为生命"的小说《草枕》,其中所蕴含的非人情美学究竟意味着什么?通过解读该篇小说中折射出的深刻意境,我们可以把握住作家夏目漱石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所持有的独特文化思维理念。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短篇小说《萧萧》艺术地再现了一种前现代的混混沌沌的生活方式.在理性的观照下,这种生活方式并非乐园.但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下,那种近乎人类童年时期的生活状态已经无可奈何的走入了历史.而怀旧是人类根深蒂固的情结,因此《萧萧》在读者心中引发的就不仅仅是悲悯之情,也是一缕具有苍凉意味的乡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