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5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47篇
教育   7010篇
科学研究   335篇
各国文化   72篇
体育   364篇
综合类   445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7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540篇
  2013年   803篇
  2012年   685篇
  2011年   728篇
  2010年   565篇
  2009年   470篇
  2008年   512篇
  2007年   647篇
  2006年   624篇
  2005年   527篇
  2004年   442篇
  2003年   456篇
  2002年   359篇
  2001年   300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一百年来,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编写工作虽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要弥补这些不足,应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保持多元的格局;二是开阔视野,拓展内容;三是体现当代精神,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四是重积累,循序渐进。这样才能真正展示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真实面貌,揭示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就《穆天子传》的神话历史化、历史的神话两种同时并存的倾向展开论述 ,指出这两种倾向交织在一起形成的亦真亦幻的神话境界。并论述了《穆天子传》出土以后对两晋、南北朝时期神话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a standards-based form of assessment in operation in New Zealand has impacted upon the knowledge taught to secondary history students. The segmentation of history into assessable components along with assessment mechanisms which encourage the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standards being attempted has impacted upon both the breadth and range of historical content in history programmes. The reduction in knowledge is problematic as it diminishes learners’ opportunities to draw connections between inter-related historical concepts from a wider knowledge base. Social realists have raised concerns about the reduced focus on knowledge in education and its effects in restricting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conceptual knowledge which enables higher order, more abstract thinking. Experiences of standards-based assessment for history in New Zealand are indicative of this reductive phenomenon. In a culture of accountability, standards-based assessment, as enacted in New Zealand, may impede delivery of critical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04.
20世纪以来,中外学对纳西族的社会历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学们通过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对纳西族的源流及历史发展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一批纳西族学如方国瑜、和志武、周汝诚及郭大烈等,都发表了各自的代表作。一些西方学如巴克、洛克及顾彼得等,也在长期贸居丽江的基础上出版了各自的专,他们不仅对纳西的社会历史研究作出了贡献,而且还促进了中外学在纳西化研究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05.
诗性蕴涵着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跟我们哲思的背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文论的逻辑起正是由此展开,不论是“诗化”、世俗文化,还是诗的神性化,都是一种对感性的经验的依赖,这导致特性的泛化和诗化的文论意识的蔓延。我们的文论虽然逐渐观念化、抽象化,也构成了诗性的批评系统。但这种话语一旦定型、成熟之后,文论的意象的丰富性和创造性就会受阻。同时,面对西方的话语的大量的浸入,却有一种“失语”的迷茫。文论的现代话语的建立,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并进行了一种深刻的理论反思和学理的梳理。  相似文献   
106.
《李育善散文集》是商洛作家李育善于2006年4月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记录了作者从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到一个散文作家的成长过程。李育善散文的最大特征是记录日常生活,体悟平常感情;他的散文具有文学精神家常化、文学情感大众化、文学语言日常化等创作特征。在文学大众化倾向已成为消费时代文学主要特征的文化语境下,如何更好地张扬散文的文学精神,建构诗意存在的家园是散文作者以及我们广大读者的共同期待。  相似文献   
107.
张静如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中共党史学家、教育家。他以"李大钊研究第一人"闻名于世,以率先建构党史学科体系享誉学界。他培养了一批学术研究和理论宣传的骨干人才,为新时期党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他提出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现代化角度研究党史,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等一系列重要观点,在党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八十三载人生路,党史学科擎天柱,务实求真开新经,情满杏坛育英才。这既是张静如先生学术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北京师范大学"励耘""乐育"精神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08.
民间文学是优秀文学遗产中最宝贵的文学之一,我国民间文学研究在古代已发生了自身的“前史”,五四以来文学先驱们也把视角放在民众身上,有强烈的平民意识,但只是从启蒙角度来吸收民间文学的营养,并没有真正从文学史角度把握民间文学。解放以来,在毛泽东的民间文艺指导下开展新民歌运动,从民间寻找文化资源,但其中隐含新文学界的文学想象。80年代在重写文学史浪潮的推动下,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从史的角度对民间文学与民间有新的认识,但他竭力从民间文学中挖掘出来的也只是民间文学的“隐形结构”。因而,新文学史研究视镜中存在民间缺失,应呼吁对民间文学“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9.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马克思曾经把社会历史比喻为由集剧中人物和剧作者双重角色于一身的人出演的既有多重主题又有波澜曲折情节和节奏的历史活剧,提出了人是社会历史的剧中人物和剧作者的历史辩证法思想,并运用这一重要方法论分析重大社会历史事件、发现重大的历史运动规律和阐发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历史是人通过人的劳动实践而生成的过程和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人之所以兼有社会历史的剧作者和剧中人物的双重身分,在于人作为有生命的存在物是能动的和受动的统一,在于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类本质,在于实践和交往是人的社会历史活动的舞台或环境。  相似文献   
110.
闽南,基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背景,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闽南传统文化。如何挖掘闽南文化的旅游资源、进行旅游产业开发已成为地方发展经济的重心之一。文章结合闽南文化的形成及特征,就闽南文化历史资源旅游业开发的形态及关键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