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4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等专业学校是实施健身计划的基础学校。为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搞好中专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当前的头等大事。本文从中专体育教学的特点;全民健身计划与中专体育教学的关系;中专体育教学的现状;中专体育教学改革和建议几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2.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各高职院校也正使出浑身解数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教学,如何坚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方针策略,是办好高职教育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3.
影响高职教育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在我国现已具有相当规模,但质量问题不容忽视,本分析了因为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实训条件缺乏,师资及生源等因素,造成高职毕业生特色不明显,社会认可度低,同时论述了为恢复高职的应有地位,保证高职培养质量,目前应采取的几项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4.
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导向是其具体体现。对此,要解决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即针对性与适应性关系,亦即就业竞争力与人力发展后劲关系问题,必须着力于解决两大关键性问题:实行“订单培养”是有效途径;全面准确地把握就业能力是根本基础,同时要倾力构建“技术应用学科”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5.
论高职院校学报的个性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的学报办刊宗旨和服务面向应该着眼于为职业教育和就业工作服务,不宜片面地强调“学术性”和“理论性”,而要突出其应用性和技术性。改革和发展是高职院校学报的唯一出路,具体应努力向个性化和特色化、专刊化和“小众化”、品牌化和精品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6.
信息时代韩国技能大学的培养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时代的教育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为产业界输送高技术人才的技能大学也是如此。韩国技能大学培养的多技能技术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并具有独立设计、制作的行动能力和精巧的手艺。技能大学的培养方法,强调现场实践和理论教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77.
章分析了教育部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工作评价体系的特点及其导向性,并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论述了创建教学工作优秀学校的思路和重点。  相似文献   
78.
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经过十年实践,人文素质教育已出现了崭新的局面。经调研发现: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虽已引起学校的重视,但一些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仍存在着误区。当前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专题研究,建立一整套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测评体系;而最重要的是教师要采取措施引导学生进一步加强经典阅读。  相似文献   
79.
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着诸多缺失,表现为文化底蕴的浅乏、价值体系的混杂、心理素质的脆弱等各方面。高职院校确立职业教育人文为先的新理念,进而建构学生人文化的生活世界,同时发挥教师文化精神的作用,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提升人文精神的重要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80.
高职院校中,高中生源和“三校生”反映出了不同的精神面貌和学习态度。是否高中生源和“三校生”的心理状态不同,高中生源承受了更大的心理挫折,进而由于心态调整不适影响到了以后的学习生活呢?抽样调查结果证明了高中生源在进入高职院校后体验的挫折感显著高于“三校生”生源.而这一原因很有可能是导致高中生源适应不良的重要原因。笔者对高中生源的挫折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高中生源心理状态的调整目标以及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