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231篇
科学研究   13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首先介绍半方差及其在投资组合优化中的应用,用数量方法进行样本股票的筛选,并采取事前检验及事后检验的方法,对半方差和其他各种理论模型计算得出的最优投资组合的市场表现进行比较,用事实说明作为半方差及其他模型具有比较高的应用效力标准。  相似文献   
102.
基于项目组合管理的流程,识别出不同阶段潜在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风险,即目标冲突风险、资源分配冲突风险及合作冲突风险。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项目组合的三类冲突风险进行评价。最后将评价模型应用于一个高新技术企业,算例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得出三类冲突风险的风险评分,并且为企业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提供指引,使其可以识别评分值最高、危害最大的冲突风险。  相似文献   
103.
网络能力:概念、结构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邢小强  仝允桓 《科学学研究》2006,24(Z2):558-563
网络能力是网络环境下企业核心能力在战略与管理层面上的拓展,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随着网络对企业经营与创新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网络能力研究已经成为创新研究的新热点。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网络能力的概念与内涵、结构层次与影响因紊进行归纳与分析,以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04.
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最佳组合及中止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入分析了风险投资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作用及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中止决策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确定风险投资项目最佳中止比例及最佳数量三阶段数学模型,对正在中国兴起的风险投资作出决策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5.
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模型均是单期的 ,不能充分满足投资组合管理实践的需要 .为提供多期规划工具 ,建立了一个多阶段的随机规划模型 .它考虑了交易成本 ,分析了不同时期的现金流 ,讨论了资产负债的匹配问题 ,去掉了收益分布的正态假定 ,并增加了一种投资约束 .数值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 ,多期模型能更好地帮助财产保险公司选择保险与投资的优化组合 ,其性能要优于单期模型  相似文献   
106.
分析了投资组合均值方差模型的最优解有时会出现负分量(卖空)的情形,给出了M-V模型的最优解出现负分量的一个充分条件;进一步分析了投资组合M-V模型中出现的投资额增加收益反而减少的所谓“多反而少”现象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7.
外语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与学习者自我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教学模式中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测评方法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能力量表自评模式和学习文件夹等多种自我测评方法可以在测试真实性、互动性和测试影响等方面体现出传统测试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为自主学习的良性发展奠定好的基础。在自我测评模式中需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08.
为解决IT软件开发领域中多项目并行时的收益及资源冲突问题,提出构建项目组合及进度管理的双模型理念。以最优组合作为项目进度管理的输入,以关键链技术建立多项目在资源约束下的进度模型,同时设计遗传算法对模型中的关键链进行了识别。最后以实际项目为例,应用Java语言对该算法进行了编程验证。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出高净收益的项目组合,提供满足资源约束下的最短多项目进度计划。  相似文献   
109.
This study applied Messick's unified, multifaceted concept of construct validity to an electronic portfolio system used in a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 The subjects included 128 preservice teachers who recently completed their final portfolio reviews and student teaching experiences. Four of Messick's six facets of validity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portfolio in this study, along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remaining facets examined in two previous studies. The evidence provided support for the substantive and generalizability aspects of validity, and limited support for the content, structural, external, and consequential aspects of validity.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electronic portfolio may be used as one requirement for certification purposes, but may not be valid for the purpose of assessing teacher competencies .  相似文献   
110.
Language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an inescapable mediating tool for 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with this text we want to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rticular role that guided writing can play in in-service professional reflective learning. We analysed one pre-school teacher’s written portfolio, the construction of which was guided to scaffold deep thinking about (and the transference of theory into) practice during participation in an in-service program about language education. Our case study shows that the writing process sustained robust learning about professional knowing, doing and learning itself: The teacher elaborated an integrative eth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cussed theory, fully experienced newly informed practices and assessed her own learning by using theory to confront her previous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Throughout the portfolio, the learning stance revealed by her voice varied accordingly. The study illustrates the potential of guided writing to scaffold reflective learning in in-service contex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