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教育   1448篇
科学研究   43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14篇
综合类   163篇
信息传播   9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并结合生物视觉机制的感兴趣区域提取算法,首先使用小波构建亮度、颜色和方向等3个特征的小波金字塔,然后使用中央—周边算法得到每个特征的关注图,对关注图进行迭代运算以进一步抑制不显著区域。对迭代处理后的显著图进行线性组合得到最终的显著图;使用WTA网络和返回抑制机制提取显著点,以显著点为中心进行区域生长得到最终的显著区域。实验证明,本方法在提取效果上较原方法提高了4.2%和效率上较原方法提高了28.75%,总体上较原方法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2.
权力主体的经济贫困化导致权力寻租多样化;知识的贫困化导致财富贪婪的最大化;思维方式的僵化导致职权行为的蜕化。湘鄂渝黔特殊的地理位置,典型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极富个性的民族风情与习惯,造就了行政权力异化的边际性特征。公务员权力异化的治理对策,当以防为上,以救次之,以戒为下。  相似文献   
53.
黄鲁成  李晋  苗红 《科研管理》2020,41(2):51-59
 随着人口老龄化深度发展和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科技创新视角下的老龄产业发展开始走向实践,但相关理论研究及对实践活动的深入分析十分少见。鉴于此,本文首先从内涵和外延上界定了新兴养老科技产业概念,论证了其构成细分和主要特征;然后提出了新兴养老科技产业发展指数和养老共享价值概念及计算方法,并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大于等于11%的省级行政区域进行了新兴养老科技产业发展评价研究,进而阐述了我国新兴养老科技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54.
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流域河源区是国家生态屏障和“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保护优先的践行区。本文梳理了近40年来对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格局和过程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效应及政策启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格局相对稳定,草地面积占绝对优势。2000年是土地利用及其效应变化的重要转折点。2000年之前,草地、林地和湿地等生态用地减少,草地退化、沙化、土壤侵蚀等效应加剧。2000年之后,生态用地增加,植被指数增加,生态系统逐渐向良性方向转变,碳汇功能增强。②生态工程实施和气候变化使该区域土地利用及其效应极具复杂性。整体上土地退化面积有所减少,程度趋缓,草畜基本实现平衡。东部河湟谷地耕地面积减少,集约度提高,种植结构逐步优化;但局部恶化的态势依旧严峻,土壤侵蚀尤其高寒地带的冻融侵蚀加剧。建议应加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以及生态保育区溢出价值与自然资产的评估研究,为黄河流域河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以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5.
黄河源区生态保护与草牧业发展关键技术及优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源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草牧业生产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改善当地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源区草地生态系统发生严重退化,对源区草牧业生产、区域生态安全和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影响。2000年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逐步改善,但草地退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本文系统梳理了高寒地区草地生态保护与草牧业发展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凝练出区域适宜的黄河源区草地生态保护与生态草牧业发展技术体系,基于草畜资源优化配置建立了区域功能耦合发展模式,结合案例分析了相关技术的应用效果,并对源区退化草地管理与生态草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上述工作对推动黄河源区草地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6.
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生态产业化机理及其典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产业化是新时代推进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循环、促进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作为黄土高原典型地貌单元,其乡村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退耕还林(草)工程后生态功能显著改善,但农业基础薄弱、水土约束增强、生产效益偏低等问题依旧突出,亟需推进生态产业化提升乡村生产和生活功能。本文从生态资源价值增殖角度,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生态产业化的内在机理,并结合延安市治沟造地工程后的典型实践,提出了适合该区域发展的产业化模式及其可持续途径。结果表明:①乡村生态产业化应遵循乡村地域系统演化规律、耦合机理以及价值转化原则,依托地理工程技术加快生态资源培育,建立生态产权管理制度实现生态资源资产化,通过资产集中流转、经营主体培育、产业要素融合等推进生态资产资本化,完善生态市场交易机制保障生态产品与服务市场化;②延安市部分乡村依托治沟造地工程实现了生态资源培育,探索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路径,已初步形成了高效种养、休闲农业和多元综合等生态产业化模式;③未来应注重地理工程成效管护、健全产权管理制度、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以及构建动态评价机制,补齐产业化过程中的短板,推进乡村生态、生产、生活的有机融合,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的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57.
论地方高校学报的区域先进性--以《保山师专学报》为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丁强 《编辑学报》2005,17(5):379-380
分析地方高校学报的优、劣势所在,提出地方高校学报的特色定位策略,并探讨地方高校学报实现区域先进性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58.
论西藏地区图书馆藏学文献信息服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萨 《图书馆论坛》2005,25(4):160-162,80
分析了目前西藏地区图书馆发展藏学文献信息服务的优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化西藏地区图书馆藏学信息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59.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化建设内容包括: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学科特色。特色化建设成效体现在服务和特色资源上。确立特色化建设的点是特色化建设的首要和重要问题。特色化建设的途径还有:建设特色化馆藏、特色数据库、特色网站、开展特色服务等。图2。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60.
本文首先分析了西部地区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其落后的原因,结合经济学的“后发优势”理论,提出了西部地区信息资源建设的资本、技术、人力和制度4个后发优势。最后,提出了西部地区的特色化、数字化和共享化三者相结合的信息资源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