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党员刘澜波投身东北军中,以黄显声秘书身份帮助黄显声组建东北抗日义勇军。他帮助黄显声镇压汉奸队伍,组建东北抗日义勇军,制定义勇军的编委方案,收编与改组各地义勇军,同时还支持黄显声坚守锦州。他始终伴随黄显声左右,为其出谋划策,是他的亲信与幕僚,被誉为"血肉长城幕后第一人"。  相似文献   
32.
维多利亚后期,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宗教信仰的动摇,人们沉迷于物欲和情欲之中,造成认知混乱,认同迷茫。一贯倡行唯美主义思想的王尔德,既肯定追求享乐生活的合理性,又认识到情欲泛滥带来的灾难。力图用基督教对人进行拯救,重建宗教道德和伦理规范,使人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3.
研究了现代主义小说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认为其通过描述扭曲病态的两性关系,对西方文明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批判,分析了小说关于异化的文明已经背离了人的自然生命,西方人已经陷入深重的文明危机之中的主旨意义。  相似文献   
34.
阿宁的长篇小说《能耐》从消费时代的心灵困境着手,揭示了两个处于社会不同阶层的家庭在遭遇困厄时的精神变迁与灵魂感悟。小说着力于捕捉物质年代消费文化对于人性的异化,对承受身体与精神困境双重压力的x..4rl的灵魂状态及自我救赎进行了生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35.
儒家思想在根本上是入世、济世的。源于这种意识,其学能否经世致用、修己治人,成内圣外王之道,决定了它是实或虚,能则为实学,否则为虚学。于是,济世与否成为了虚实之学进行区分的根本标准。依此而观,阳明之学的出现显然是由虚返实,阳明后学则又由实返虚,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潮再由虚返实。明代理学遂演化出一条在虚实之间往复不已的路径。反映在济世意识上,也与之对应地呈现出一条从“坚持”到“偏离”再到“坚持”的循环路径。诚然,后人对传统之思想亦应作同情之理解。不过,同情之理解并不表明我们可以忽略它内在的浪费与事实上的停滞不前。儒家思想中对济世意识的坚持抑或偏离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6.
论梁实秋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30年代社会革命和民族救亡的形势使梁实秋对自由主义学现代化建构的努力成了一种自己的私语和个人的呐喊。他以独立的立场和理性方式坚持对自由学的守望一方面要面对国民党政府的化专制压迫,另一方面他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身份以及脱离无产阶段群众的贵族姿态,又使他面对着无产阶级学的猛烈批判。抗日救亡与自己主义学坚守的两难所形成的情感与理智的矛盾,成了梁实秋所面对的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7.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amines sleeping practices and their spiritual meanings in English society. Sleep is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experiences of everyday life, and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its temporal and spatial dimensions were shaped by a wide range of confessional groups according to theologies of salvation and resurrection from 1660 to 1700. The practices, rituals and objects that surrounded and sanctified the bedside highlight distinctive forms of sleep-piety that were supported by shifts in the provision and use of domestic space, by the pastoral objectives of Church divines and dissenting ministers, and by a flourishing genre of published spiritual guides that promoted private household devotions. This comparative study of sleeping practices nuances existing historical narratives about the fragmented religious landscape of these years. Most importantly, however, it offers a justification of the centrality of pious sleeping routines to the everyday experience of devotional practice by tracing the ways in which religious beliefs were embodied through subjective physical performances of sleep.  相似文献   
38.
曹禺早期话剧对生命的基本价值诉求建立在形而上的终极层面。蘩漪的现实生活无疑是荒唐和丑恶的,她触犯了古老的伦理禁忌,并且为维护跟周家大少爷的乱伦私情而采用种种极端的手段。然而在现代中国以民主和自由为核心的价值观烛照下,蘩漪的俗世生活则得到了诗意的净化,汇入到“五四”以来妇女解放的时代洪流中。也正是在中国现代化历史的道德向度上,蘩漪形象才在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中衣袂飘飘卓然而立。  相似文献   
39.
毕淑敏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她带着“浓郁的高原情结”从昆仑山走来。以她从军从医的经历高唱着“庄重的生命之歌”,并以“对人类的大悲悯和终极式关怀”来冷静客观地直面人生,启迪良知,呼唤正义和人类的使命感。她致力于通过文学进行灵魂的拯救。  相似文献   
40.
两汉时期,国家是实施社会救助的责任主体。救助活动大体上分为经常性救助、紧急性救助和临时性救助三大类。救助内容包括减免徭役赋税、减轻刑罚、赈济生活用品、调粟赈民、养恤、掩埋遗骸、疫病救助、安辑流民等。两汉时期的国家救助,对于化解民众的生存危机,安定人民的生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历史发展阶段和封建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其救助体系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和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