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2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生物学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挫折认知的教育,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心理防御机制,充分挖掘生物学中的挫折教育资源,在生物学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挫折环境,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防治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在心理上形成对挫折心境的适应机制和对挫折可能带来的伤害的抗拒能力。  相似文献   
22.
台湾光复后,台胞对"帮助"其结束日本殖民主义残酷统治的国民党表示热烈欢迎.人民盼望从此恢复自由,与大陆同胞共享安康.可是,莅台的国民政府采取的带歧视性的用人制度、专卖制度使行政长官公署制,使台胞感到与日统治有着惊人相似,加之政府官员的贪污腐化使人民生活恶化比日据时期更甚.台湾民众对国民党政府大失所望,心怀当家作主人美好希望的广大台湾同胞的心灵受到了意外的打击和挫伤.台胞受挫后的反应之一就是反击,把矛头直指国民党当局,从而诱发了"二·二八"事件.  相似文献   
23.
当前高校中居于主体阵营的青年师生,其中部分人因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原因,产生种种心理挫折,隐性伤害着他们的身心,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针对这一现状,作者切实而精要地论述应对这些心理挫折所应采取的微观、宏观策略。  相似文献   
24.
针对近年来我国大学生遭受心理挫折后引发的一系列悲剧,指出加强我国大学生抗“心理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25.
高师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挫折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师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挫折应对方式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量表测量法对某省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挫折应对方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1)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性别差异显著,而城乡、专业、年级差异不显著;2)在挫折应对方式上,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专业差异显著,在性别、城乡和年级上均无显著差异;大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在性别、城乡上差异显著,在专业、年级上均无显著差异;3)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挫折应对方式有显著相关。高—低自我效能感组的大学生在挫折应对的积极应对方式上差异非常显著,在消极应对方式上无显著差异。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6.
浅析青年学生挫折的预防和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调整自我目标 ,锤炼意志 ,正确评价自己 ,控制情绪 ,自我完善 ,是挫折预防的关键。注重挫折防卫的自我调适、挫折心理的自我调节和挫折压力的自我调节是挫折调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
论大学生受挫心理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受挫心理素质培养应引起社会的关注。文章剖析了大学生受挫心理的主要表现 ,分析形成大学生受挫心理的归因 ,指出大学生受挫心理素质的培养必须着眼于“知”的武装与启迪 ,“情”的营造与塑造 ,“意”的磨炼与坚定 ,“行”的规范与养成。大学生受挫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8.
对大学生挫折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影响人的心理发展因素出发,结合转型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作品分析法,从引起大学生挫折产生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大方面对大学生挫折的形成原因加以剖析;同时,提出大学生挫折的应对策略,包括自我防御机制和自我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29.
陈红 《安顺学院学报》2010,(5):78-79,82
作者就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挫折原因、就业挫折心理的特点,提出了调适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的策略,为大学毕业生摆脱心理问题和顺利找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试论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挫折承受能力较差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对大学生面临的挫折及其表现形式、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培养大学生耐挫折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