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世界文学的奇葩,其在中国的受关注程度也很高。接受美学理论强调文本的未定性和读者的能动作用,认为译文读者对译本的接受过程是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得以真正实现。因此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需依据原语文本的和译语读者的期待视野来弥补原语文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译语文本的最佳接受度。以接受美学理论为基础,对梁宗岱、屠岸和辜正坤翻译的莎士比亚第12首和第29首十四行诗的3个汉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主题、内容、形式及风格等方面探讨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的实现和实现程度。认为梁译的可信度、屠译的可诵性、辜译的可读性分别满足了不同时期不同读者的审美情趣和心理期待,且3位译者都较大程度地在译本里实现了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体现出的人文主义作了初步的探讨,他的154首十四行诗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思想体现在他献给友人及爱人的颂歌中,也体现在他对人类艺术及爱情的赞美中,其人文主义思想反映了他对人类的热爱,对人的本性——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This essay through discuss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nnet focus on the delight and pleasure of poetry. In great poetry the form is a living organism which grows from the civilization surrounding the poet as well as from his individual talent, and poetry puts more emphasis on the musical properties of language. So a study of poetic form and rhythms is significant. Sonnet is one of the most ubiquitous of Enghsh fixed forms, although it is not the native form of English poetry. Sonnet has a neat form and a rigid rhyme scheme which undergoes changes in its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4.
在整个英国十四行诗乃至世界十四行诗的创作中,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一座高峰,而其第18首堪称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或者说英国十四行诗的标本。莎士比亚通过对诗歌艺术力量的赞颂,既达到了高度赞美爱友的目的,又表现了对自己诗歌艺术的信心,极大地扩充了其作品的内涵:人与自然相比,自然是伟大的,自然会销蚀人的美丽,然而人的智慧却更伟大,智慧的结晶——文学(诗歌),可以超越自然,超越时空而达到永恒。  相似文献   
15.
TAO Yong-ju 《海外英语》2014,(16):182+204
The theme about the cruelty of time frequently appears in Shakespeare’s sonnets including the 60 th one. In this sonnet,rhetorical devices contribute to vividly express the meanings of the poem. That is time is cruel and ravaging and it destroys everything, but this poem will enable the young man’s worth or beauty to be free from the mighty power of the“bloody tyrant”time and to live forever. In addition, these meanings are reinforced by the sounds and rhythms.  相似文献   
16.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灿烂的星>代表了济慈十四行诗的最高成就.它突破了传统十四行诗范围小、限制大及难写出新意的局限,在诗人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英语诗歌中有大量诗歌用词和诗用缩略词,成为诗歌欣赏的一大障碍,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为例,通过从和第二人称代词相关的诗用词、几类特殊动词的诗用形式、其他行为动词的诗用形式、英语诗歌缩略词等几个方面,对英语诗歌用词和诗用缩略词进行了总结和解析,以期对英语诗歌欣赏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十四行集》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经典之作,蕴涵了浓郁的存在主义意蕴与“蜕变论”思想。如:死亡的先行;生命的承担,沟通的隐喻,蜕变的具化。  相似文献   
19.
朗费罗是美国第一位职业诗人,他的诗歌家喻户晓、耳熟能详、魅力永存。商籁体(sonnet)是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也叫十四行诗。朗费罗的商籁体诗歌因袭了意大利皮特拉克诗体,主题沿袭了传统的题材,情调忧郁、感伤,意象主要是大海。  相似文献   
20.
意英十四行诗发展变化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十四行诗从诞生于意大利到 16世纪传入英国直至 2 0世纪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并对意大利十四行诗 (彼特拉克体 )和英国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式 )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十四行诗在英国经历了时代的变迁 ,继莎士比亚式之后出现了密尔顿式 ,传到 19世纪浪漫主义大诗人手中在内容和形式上得以创新 ,产生了变体十四行诗。 2 0世纪一些现代诗人继续沿用变体十四行诗进行创作并在形式上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