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3989篇
科学研究   18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83篇
综合类   25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433篇
  2006年   392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309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In this article, we explore the meaning potentials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term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a research-based approach and the different pedagogic identities that such an approach implies. The study’s aim is to examine the important factors for education to be considered research-based and to identify and analyse the research base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Sweden. The results from the analy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course documents and from a survey administered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four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indicate that the emerging potential meaning is that teacher education is generally a strongly frame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ith a relatively weak and adapted research base. The analysis of the classification and framing of disciplinary content and pedagogy in the Swedish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points at different pedagogic identities emerging from the different meaning potentials that are made available to the students. We argue that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research-based teacher education needs to be grounded in both course content and its research base as well as other possible pedagogical aspects of research-based education; the education as a whole must be included in the concept of research-based education.  相似文献   
92.
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质上是把职业标准作为课程改革的基点,认真分析职业标准对从业人员在能力、素质及岗位对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的要求,并据此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进行相应的课程内容开发,以期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性人才,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3.
当代教育功能观嬗变:从有用到有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活动对人命运改变和心智提升的双重性质,在实践中被异化为单纯及极端的有用性和事功性,形成教育本真性质与实践活动中的精神对立和冲突,消解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教育的有意义功能强调教育对人健康心智和高尚品德形成的影响作用,强调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们的学习生活幸福和愉快。促使有用性教育观念向有意义教育观念的转化,是教育进步必须的理性路径。  相似文献   
94.
随着与国际社会交流机会的增多.英语水平成为衡量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教学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当前,高职生英语基础较差.在专业英语授课过程中要强调同步复习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95.
立足校本视野与追求个人意义是校本教研现状的一种反动。有效校本教研必须以校本视野为立足点,这意味着,教师向同行"打开教室门",并与外部研究者"若即若离"。追求个人意义是校本教研有效的关键,这意味着,教师要研究个人当下的小而具体的实践问题,并通过知识管理发展合理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  相似文献   
96.
文艺中的团圆主义模式并非中国独有,而是一种世界文学现象。这一模式总是关涉着比较强烈的伦理主义倾向,它在本质上是人们借助文学方式从伦理上重建世界秩序以实现至善愿望的反映。从肯定性的一面来看,这一模式至今不绝的生命力,既源于其植根于文艺创作的本性和人生不完善的基本处境,也因为它能够给人精神上以安慰,道德上以满足,情感上以滋润,感觉上以适意,心理上以平衡,从而具有一定合理的社会价值和心理而难以轻易地否定。  相似文献   
97.
通过对著名翻译家钱钟书先生《林纾的翻译》一文的研究,从中看到钱先生对翻译研究的第一哲学性问题——可译与不可译的论说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和阐释。钱先生通过对林纾翻译作品的评论,把翻译的指导原则和翻译技法通过"诱"、"媒"、"讹"、"化"等极有概括力的字一一体现出来,充分体现了文学作品可译与不可译之间的辨证关系。其思想对我们从事翻译理论的研究和翻译实践的操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8.
论身体写作的产生及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的身体不断地被传统、文化、知识等外在之物异化,当一切外在的理想、意义、价值都破灭之后,身体成了唯一的真实.身体的角度逐渐成为现代学术的切入点,体验、实践的入思方式与之有关,回到身体,回到存在,在身体的基础上才有意义的诞生.  相似文献   
99.
“言尽意”是古人一直追求的目标。孔子提出“辞达而已矣”的命题,开启了后世对“言尽意”问题的广泛探讨。欧阳建的《言尽意论》从哲学上发挥了孔子的思想,紧紧抓住名与物、言与理的统一表达自己的言意观,非常强烈地冲击了玄学家的“言不尽意”的诡辨。范晔开始从言与意统一的立场出发提出言与意的等级与轻重问题,实现了“言尽意”由纯粹理论问题向实践问题的转变。此后,杜牧强调“辞愈朴而文愈高”;苏轼追求语言的平淡,强调“了然于心”;李东阳从审美创造和接受这两个角度论述“言尽意”的意蕴;恽敬把辞达与作者的心、神、气、知联系起来;以及古人对声律与表意的关系的认识,等等,都是“言尽意”理论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00.
本文考察钱谦益的女性墓志铭,从中分析其夫妻观、女性观以及表现方法上的某些特点,并据以探究其背后蕴藏的文化意义。钱谦益钟情于挚友性质的夫妻关系,反映出晚明文人渴求精神生活的舒畅,并且向往日常生活中无拘无束、和谐美满的身心自由。钱谦益弘扬女性的阳刚之气,鼓吹女胜于男的观点,则体现了他的政治焦虑和反思意识。钱谦益的自我抒情和借题发挥,以及顽固的尚古思想,使得他的女性墓志铭在颇具文学色彩的同时,又有难以避免的矛盾和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