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2414篇
科学研究   6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3篇
综合类   16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从高适创作的艺术风格与本诗的形象体系,探索了《燕歌行》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及其艺术表现的结构美和修辞美。并且根据本诗中关于唐军主将本质性格的描写,结合《新唐书》中《张九龄传》、《张守珪传》的记载,明确高适创作此诗决不是为了讽刺张守珪,而是为了讽刺安禄山,由此,《燕歌行》的认识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2.
张同俭 《保定师专学报》2001,14(3):65-67,74
谈歌的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家园笔记》是由他多年创作的若干短篇笔记小说撮录连缀而成。其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历史与现实穿插交织的 手法,借历史来观照反思针砭现实,启发当代人去寻找丢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文学欣赏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达到的是一种精神升华的境界。在欣赏过程中,欣赏者注视着的是具体的艺术形象,文学欣赏是对形象艺术的感悟过程,在这个感悟过程中,欣赏者应始终是对文学作品的整体艺术的感受,而不是局部的寻章摘句,如仅仅盯住某个细节、某个动作,就不能感受到整部作品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作品创造欣赏者,因此,在进行文学欣赏时,一定要选择最为优秀的作品,——“取法乎上”。  相似文献   
14.
死刑复核程序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道特有程序。自死刑核准权统一收归最高人民法院之后,死刑复核程序的应有功能仍未完全发挥。近期发生的一系列死刑案件更使得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再次成为人们极为关注的话题,死刑复核程序的修改也必将成为刑事诉讼法修改的规划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姐妹》是乔伊斯小说的开篇之作,国内外文学评论多从主题研究和叙述特色来分析此小说,其实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来分析《姐妹》的文体特色,则能发现《姐妹》语言的选择与主题思想的体现十分紧密的契合在一起,这对深化理解小说的瘫痪主题以及对乔伊斯作品的深层次地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和行政监督在实践“三个代表”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现阶段加强行政监督的必要性,并从行政监督主体与对象、行政监督的事后性、树立全员监督思想等方面论述了加强行政监督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刘苏及其诗歌都是由生命唯灵论运作而建立起来的作为人灵的痛苦世界.刘苏的诗歌意义基于生命时间的深处和精神空间的至高点,穿行于无限的起点和终点而将精神诗歌写作提升到为一种本质的宇宙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坚定地在诗歌的本质语言的方向上持存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19.
公立大学在越来越多的行政诉讼中成为被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以该行政诉讼案为例,从分析公立高校的性质及法律地位入手,解析公立高校与学生之间管理与被管理法律关系的三种定性,可知公立高校在与学生管理与被管理的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资格问题。  相似文献   
20.
“自然无为”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显著特色。老子思想中“自然无为”命题并不是无所作为,随心所欲,而是要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帮助人们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结合道法自然的生态理念、清静无为的处世哲学、自然纯真的人生旨趣等若干问题,揭示老子“自然无为”这一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