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爱伦·坡短篇小说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爱伦·坡对世界文学的贡献来自他使用的分析方法。真正显示才能的是爱伦·坡对于人物心理的剖示。在坡的犯罪、复仇等恐怖小说中 ,坡深入到人的变态心理和下意识的领域里 ,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丧失正常理智和意识的畸形人的画廊。象征手法是短篇小说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要素。坡在其短篇小说中大量地、娴熟地使用了象征手法。他没有停留在其表面意义上 ,而是赋予其更复杂、更深、更多样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儿童文学创作的深层动因是作家的无意识,由他的自主情结所主宰,而创作的内容大都与其童年创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典型形象都是人类原型的表现,任何一种原型都有人类命运的碎片。原型的表现为儿童文学形象增添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的深度。儿童文学创作的本质是作家的白日梦,是儿童愿望的达成,而象征的方法就是造梦的方法,是儿童文学的主要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3.
书法艺术以抽象的线条抒发作者的情感,是书家学养、性情、技法的综合体现。是在潜意识下一种不知不觉的集中,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宣泄、流淌。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美术界,许多美术创作者受市场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创作心灵的迷失。本文将从美术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出发,深入探索美术创作中的潜意识内容、潜意识状态,以及美术创作中的潜动机,并且从美术创作的个性和风格流派等方面探究潜意识在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以期美术创作中“心灵创作”的回归和美术创作的真正繁荣。  相似文献   
15.
绘画是儿童表达内心的工具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情绪体验和潜意识。教师不但应该通过美术作品进入儿童的心理世界,而且应该将单向表达变成双向互动。在互动中教师还要引导儿童摆脱概念画的影响,更多地投入到现实生活中,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近代西方哲学将哲学知识与哲学体系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造成主客体对立与知识的日益独断,对现实人生与个人生命关注甚少,引起19世纪末与20世纪哲学家们对其的批判。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正是在此背景下给近代西方理性哲学以摧毁性的冲击,有着对理性的强烈批判性;但潜意识理论用于分析社会时又有着意识形态的性质,步入马克思所批判的意识形态范畴。对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必须加以辩证的看待。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潜意识说法不一。人类文化的发展证明了潜意识的存在,对潜意识学说进行必要的阐释。并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悲剧创作。潜意识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对潜意识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特点和规律应有一个较比确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英语拟人动词中原型人物的潜意识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英语拟人动词中,原型人物被隐去或者说是具有潜意识性,而突显出来的是非人的物体和事物,动作却还是带有原型人物所具有的行为特点,即:作为比拟的原型人物具有言语、行为、感情等人所拥有的典型性特征。这种英语拟人动词能使静物拥有人的情感、情态或行为动作,并使所描述的无灵名词主语有利于摆脱行为主体的主观性,更具客观公正性和权威性也更具有动感的真实性;它既有修辞作用也有认知、心理、情感等方面的理据和效应。  相似文献   
19.
恐怖的心理历程——简评《年轻的古德曼·布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桑是心理罗曼史的小说大师,他是一位高明的心理学家。我们可以通过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和心理人格理论来解读小说《年轻的古德曼·布朗》的主人公布朗的故事在心理学上隐晦的意义与作者霍桑从宗教层面上去探讨的人的内心世界的隐秘之“恶”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路翎的文学创作风格与俄苏文学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在精神气质上,特别是语言风格、作品人物的行为模式以及关于人物的潜意识描写都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即:文本中的人物在语言表达上往往都流露出强烈的情绪化特征;文本中人物的行为模式主要呈现出“毁灭”与“复活”的鲜明特征;在描写人物的潜意识方面,都非常注重利用“梦境”与“幻觉”来进行深层揭示。路翎与俄苏文学之间存在的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影响/接受”关系,其中渗透着作者的许多独特思考。相较俄苏文学而言,路翎的创作风格整体上呈现出“趋同”和“悖离”的二重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