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15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54篇
教育   11466篇
科学研究   609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668篇
综合类   587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392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67篇
  2015年   373篇
  2014年   1025篇
  2013年   1316篇
  2012年   1310篇
  2011年   1151篇
  2010年   840篇
  2009年   695篇
  2008年   773篇
  2007年   775篇
  2006年   688篇
  2005年   624篇
  2004年   495篇
  2003年   481篇
  2002年   398篇
  2001年   324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通过对江西3所地方师范院校900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没有性别差异;不同婚姻状况、年龄、教龄和职称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的地方高师院校教师在应对方式不同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与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低个人成就感存在显著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与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2.
寂寞与自由如同学术的两翼,是洪堡大学观的基本组织原则。从中世纪大学到19世纪德国柏林大学的建立,寂寞与自由是一个渐变传承的过程。中世纪的教师、学生及大学在寂寞与自由方面均有独特的表现。及至柏林大学,洪堡将寂寞与自由并存论述。柏林大学对寂寞与自由的践行实施,为我国当代大学及学生、学者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3.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策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是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职业院校是实施质量战略的真实场所,只有以先进的理念引领质量、以科学的制度规范质量、以文化思想影响质量、以高水平师资保证质量、以课程改革促进质量,才有可能实现提高质量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54.
在高校教育所提倡的"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和自我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只有教师具有新的教学观念和出色能力,才能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最终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造性、自主型、多元化人才。  相似文献   
155.
超级画板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动态几何软件应用于数学师范生的培养,可通过创设情境,降低难度,透视本质,动手实验,创建模型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超级画板能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解题能力、编程能力等各种教师职业技能,并能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并健全数学观.  相似文献   
156.
农村教师教育培训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保证,面临大力发展的机遇,但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也面临严峻挑战。认真分析农村教师教育的外部机会与威胁,根据农村教师教育培训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以求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7.
分析了高校教师知识管理一般过程,探讨了高校教师利用web2.0技术支持高校教师知识管理机制问题,旨在有效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高校教师工作的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58.
在当今社会和教育发展背景下,教师的知识权威产生了变化,但从实质上看并未消解,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仍然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对此要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际考察来全面地看待。  相似文献   
159.
The principal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scertain if the “research–teaching dichotomy” as reveal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ceptions of effective teachers and teaching styles among Han Chinese academics can be found among Tibetan academics. As a preliminary objective, this research examines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Effective Teacher Inventory (Zhang, 2003) for evaluating Tibetan academics' conceptions of effective teachers and compares the conceptions of effective teachers between Tibetan and Han Chinese academics. The Thinking Styles in Teaching Inventory (Grigorenko & Sternberg, 1993) and the Effective Teacher Inventory (Zhang, 2003) were administered to 162 Tibetan academics. For the purpose of comparison, data from 93 Han Chinese academics in Zhang's (2009) study were integrated into the present research.The results warranted two conclusions. First, the Effective Teacher Inventory was appropriate for assessing Tibetan academics' conceptions of effective teachers; and there was no substantial difference in the conceptions of effective teachers between the two samples. Second, as it was among Han Chinese academics, the apparent “research–teaching dichotomy” was identified among Tibetan academics. Limitations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research are discussed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6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在教育民主化进程下,法国政府以师资整合和职业培训为导向,对传统的师资培养体制进行改革。然而,新体制的建成虽然改变了旧有师资培育的格局,但过去的问题却以新的方式得以延续。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师资培育体制的性质又发生了新的转型。本文从"教师培训大学学院",这一师资培养机构的历史演变切入,简要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形式和内容、目标和问题以及当前的新转向,旨在对二十世纪法国师资培育制度改革的脉络略窥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