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篇
教育   113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英语隐喻的翻译具有可译性,但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使翻译产生了可译性限度。就语言的不可译性而言,独特的语言形式是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语音、语义、词汇中的文化差异制约了隐喻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102.
“可译性限度“的首次提出见于西方翻译理论中语言学派的理论家,至今仍为许多学者所关注.本文以可译性限度的理论为依据,分析英汉语言在相同的物质世界中思维方式、日常需求、发展经历等方面的共性以及由于地域的差别、文明程度的不同、风俗习惯的差异而导致不同语言的特性,剖析英汉两种语言在头韵、双关、回文、同源并列等修辞手法上的可译性限度问题,探讨翻译中常采取的理想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翻译实践表明,译文和原文之间始终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距离。从翻译学角度来看,诗歌是可译性最小的一种文学形式。本文试从诗歌的三要素:音美、形美、意美对英译诗歌的可译性限度进行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4.
通过文化的可译性,半可译性,不可译性三个方面讨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并从异化和归化这两种翻译原则看中西文化是否可译。指出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跨文化翻译应该最大限度地使用异化法,传递文化内涵意义.同时必须以归化为辅。  相似文献   
105.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有着各自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同时也映射出不同的历史文化。因而,在英汉互译时往往会造成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文章着重从两个方面论述英汉互译中可译性存在的障碍,建议翻译工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清除障碍,变不可译性为可译性,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6.
浅议文学作品中人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学作品中,大多数人名具有一定寓意,是人物性格特点的延伸,大体上反映人物的性格、角色和命运。译者应在充分理解把握人名寓意的基础上,尽量在译文里体现该寓意。一般情况下,该寓意能在译文中得到再现,但由于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其再现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107.
文学风格是一部文学作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文学风格是否可译一直是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沙博里《水浒传》英译本以及对译本中众多实例的分析,阐述了文学风格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108.
翻译是科技和跨文化交流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本文阐述了翻译理论的基础和翻译实践的前提——可译性,详述了翻译困难和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失败,以便翻译工作者能够更顺利、有效地进行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09.
110.
卡特福特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对翻译的可译性限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本文根据此理论基础,从语言结构障碍与文化障碍的角度来呈现菜名汉英互译过程中的可译性限度现象,探讨中式菜单在英译过程中的可译和不可译问题,对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翻译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