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84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古汉语典型位移动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派生出不同的词法特征,如名词性、形容词性、介词性、助词性、连词性等。这不仅仅是历时语法化,历时语法化只是它们分化的方向之一。通过考察,文章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是古汉语典型位移动词的词法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2.
动词壳理论认为所有动词短语的深层结构都是由一个实义动词加一个外壳组成。动词壳的中心词是一个抽象的表原因的轻动词,此轻动词吸收小句中 to 的特征导致小句谓词 to 的省略。使役动词后小句谓词省略 to 是一种极其常见的语法现象。动词壳理论充分合理地解释了使役动词后小句谓词 to 被省略的原因。  相似文献   
83.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名词、名动转用中的隐喻思维过程,并以名词、名词动用的具体实例探讨其隐喻特点和语义理据,分析其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过程,指出这是一种以词义的隐喻派生为中心的、有效的词汇加工习得模式。  相似文献   
84.
文章尝试运用非范畴化理论研究了现代汉语中的动词作状语现象,主要讨论了动词状语V1的非范畴化、动词作状语的动因及其形成机制。在构式语法理论支撑下,文章认为作状语的动词仍是动词,它是构式赋值、动词词义与动词使用频率共同作用的结果,此类动词还处在非范畴化的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85.
“把”字句句法-语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字句中的介词"把"是语义关系的重要标志,"把"字句是典型的述谓结构。从"格"范畴角度可以把"把"字句分为:受事"把"字句,施事"把"字句,系事"把"字句,非施受关系的"把"字句,处所关系的"把"字句和表工具关系的"把"字句。从动词"价"角度分析可以把"把"字句语义结构分为:一价动词"把"字句,二价动词"把"字句,三价动词"把"字句。  相似文献   
86.
多词动词是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之一.作为一种特殊的动词,它有其本身特有的一些词汇特征,如转类性、动态性以及表达形式的丰富性等.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和使用多词动词.  相似文献   
87.
楚简帛有“可”、“可以”、“能”等助动词,共计15个,除“愿”、“当”、“宜”、“可得”外,其它助动词皆有各种否定句式出现。但“愿”、“当”、“宜”、“可得”的否定句式在其他先秦文献中可见,句式种类也趋近成熟。根据否定词出现的位置,楚简帛助动词的否定句式可分为前附否定、后附否定和双重否定三类,它与肯定句在语法结构、意义和使用频率上都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此外,否定句的否定语义不限于助动词,在句子层面上亦构成否定,具有跨层级性。  相似文献   
88.
《史记》专书词汇研究可使我们对《史记》所处时代的语言词汇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可为大型辞书编纂提供一些参考材料。在《史记》中存在大量含有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它们在形式上表现为多种关系,正是《史记》时代单音节动词双音化的真实反映,也反映了《史记》时代词汇的丰富程度。  相似文献   
89.
南康客家话中的反问标记词"话起"是由"言说"动词引申虚化而来的,它常处于特定的重复回声问的语境之中,表"否定、意外、怀疑"等语义,比汉语普通话的反问标记词"难道"的使用范围要宽一些。  相似文献   
90.
英语作格动词具有主动形式被动意义特征,是词汇语义句法范畴内讨论的热点问题。就词汇语义性质来说,作格动词属于强动作性使役动词,具有动作自发性,不需要外力作用,不允许增加被动语法标记。然而人们往往错误地将其用于被动语态,这是混淆作格动词与被动词的语义特征的表现。根据词汇语义结构理论,通过对作格动词词汇语义特征的分析,解释作格动词与被动词及其句式的异同,提出作格动词不可用于被动语态主要与其具有被动意义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