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62篇
科学研究   23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15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许海亚 《科教文汇》2011,(15):192-193
本文分析了高校弱势群体的构成和目前高校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现状,探讨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72.
困境儿童的社会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政府实行的“分类别”保障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保护性”障碍。由于对象的脆弱性特点,困境儿童是风险最易发生的群体。研究发现,安徽省困境儿童面临着诸如生存、发展、参与和受保护风险等多重风险。在“儿童利益最大化”和“上游干预”的理念下,应区分困境儿童的不同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级保护策略,构建“家庭尽责、分级保护、政府监管”的困境儿童保护系统。  相似文献   
73.
我国城市职业乞丐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乞丐的存在给社会治理带来了诸多问题,而且很多乞丐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弱势群体。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发展经济、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乞讨的未成年人管理与疏导等措施来治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74.
慈善组织是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之一,其介入社会救助能够有效弥补政府救助的不足。然而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政社不分、公信力缺失和社会慈善文化淡薄等原因,我国慈善组织在介入社会救助过程中面临着“领军式”组织少、救助效率低、专业人员少、筹资能力不足、彼此缺乏协调互助等现实困境。为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不仅要优化慈善组织介入社会救助的外部环境,更要加强慈善组织的内部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5.
高校弱势群体的存在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社会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经济扶助、心理扶助较为重视,而对大学生弱势群体信息能力的培养关注较少.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基本的生存能力,高校应该把大学生弱势群体信息能力培养也作为重要扶助工作来抓.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弱势群体及其信息能力概况.提出了大学生弱势群体信息能力培养的几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6.
弱势群体保护不应仅仅从社会学角度来考察,各学科应保持其独特视角。弱势群体保护也不仅仅是基于人道主义的关怀、社会稳定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它还有着深刻的法哲学依据。罗尔斯和德沃金的法学思想有明显的弱势群体保护的诉求,包括差别原则、平等关怀和尊重的权利等等,本文将逐一考察这些理论如何支持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77.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在中国现代化的语境中,在当前“以人为本”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如何正确引导城市弱势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本文试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当代城市弱势青少年的社会心理现状,并提出从社会、家庭、学校、社区、个体等多个层面来进行调适,以期促其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8.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如何化解这一现实难题,理论界进行了大量有意义的研究探索,政府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本文结合弱势群体的基本现状,从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出发,着重分析了职业教育提升社会弱势群体能力,实现就业再就业,摆脱贫困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79.
论弱势群体的伦理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救助是指运用伦理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心理与生理、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道德关怀和帮助,并积极开发救助对象自身的道德资源,提高其自主、自立能力,培养其自尊、自强的伦理精神,最终使弱势群体摆脱弱势地位的一种社会救助。伦理救助有两个层面:一是救助手段和方式的伦理化,二是救助内容的伦理化。当前我国社会救助中伦理救助缺失,应从构建伦理制度、规范救助行为、加强教育支持、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四个方面加强弱势群体的伦理救助。  相似文献   
80.
非竞争型弱势化,是在社会急剧转型和制度变迁的背景下,与利益分化、阶层分化和权利异化紧密联系而存在,由于制度缺失或权利贫困造成的不正常的一种社会弱势化趋势和状态。这种弱势化在把机会、规则和权利给予一部分社会成员时却排斥了另一部分社会成员,因而具有不正义、不公平、不合理的特性。非竞争型弱势化使社会不同群体不公平感和相对剥夺感加深,造成社会割裂与对立,使支持改革机制的动力和活力丧失,失去对政府合法性的认同,威胁经济发展和政治、社会稳定。为此,应加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和机制建设,赋予社会更多的权利,实现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