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95篇
科学研究   40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论述了巨型钢管合焊工序的专用设备--变截面巨型管合缝机的基本构成、运行方式、工作原理.同时对合缝机的主要结构如操纵机构、压力装置、行走系统及CO2电焊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说明,其工艺性能、生产效率、可靠性等品质达到要求,符合我国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72.
焊接工艺评定综合实验是高校焊接专业重要的典型实验项目,为使焊接工艺评定综合实验能够发挥其重要的实验教学效果和作用,采取增加焊接工艺评定标准数量,增加实验材料种类,增强学生参与程度,改革实验项目实施过程,改革实验考核方式的“三增两改”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对焊接工艺评定综合实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对在工科高校实验中有效推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73.
基于视觉传感与图像处理技术的焊接过程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视觉传感、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视觉以其信息量大、精度高、通用性好、检测范围大等特点,在焊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目前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方法,综述了该技术在焊接过程控制中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74.
为了解我国近10年压力容器研究的发展现状,理清该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了2008-2017年关于压力容器研究者的文章4669篇,应用热点分析方法,借助文献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得出可视化图谱。通过Citespace得到我国压力容器研究关键词发展趋势图和知识图谱。我国压力容器研究经历了活跃成长和稳步增长两个时期;目前关于压力容器研究热点分别是锅炉压力容器、反应堆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压力面积法、固定式、焊接接头、有限元共7个研究热点;我国压力容器设计从常规设计正逐步转移到分析设计;我国压力容器研究组织和领军人物主要集中在相关研究院,研究组织机构较单一。  相似文献   
75.
通过分析影响4立井润滑油方桶焊接质量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及解决办法,从而使4立升方桶产品质量大大提高,有效防止方桶在储运、销售过程中的渗漏问题。  相似文献   
76.
本文从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的项目化教学实际出发,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方法。通过对《熔化极气体保护焊》课程项目化教学过程的分析,将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与项目化教学有机的结合,打造项目化课程升级版。同时通过项目化课程教学过程的实施,探索项目化教学和信息化技术结合的途径,解决"互联网+"背景下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及教学资源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7.
从理论和工艺上分析滚筒座开焊的原因、气孔的产生和怎样减少气孔生成、冷裂现象生成及其予防。  相似文献   
78.
在阐述了金属超声焊接的原理特点、焊接过程和焊接工艺参数的基础上,利用晶界偏析理论分析了焊接粘合后,焊区快速冷却的现象.  相似文献   
79.
本论述了轻钢结构在我国的发展状况,设计了金属屋面通风口防水新型节点制作图。  相似文献   
80.
弧焊机器人示教编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Panasonic-TA 1400 6自由度弧焊机器人为例,介绍和讨论了弧焊机器人示教系统的组成,归纳总结了在线示教编程的内容与流程,并分析了直线、圆弧、直线摆动和圆弧摆动四种典型运动轨迹的弧焊机器人示教编程要领。在此基础上,使用在线示教编程方法,通过合理选设打底焊和盖面焊工艺参数,实现了10 mm厚板材对接焊缝的单面焊双面成形试验,所完成的焊缝成形表面光滑,熔宽均匀一致,波纹致密,焊接质量好。这充分展示了弧焊机器人施焊的优势,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机器人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