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206篇
科学研究   57篇
各国文化   91篇
体育   84篇
综合类   40篇
文化理论   77篇
信息传播   31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弟子规》通篇讲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学等的时候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适合中小学生学习、践行。它已被国内外许多幼儿园、小学列为课程之一,颇受好评。教导少年儿童学习《弟子规》,可以帮助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同时,对家庭的和谐、社会风气的净化,也必然很有助益。本刊从这期开始择其精华进行简释和解说。  相似文献   
52.
世界上的民族文化种类繁多,但我以为最美丽的要属中华文化。信手翻开那些经典书籍,整齐而厚重的文字总会朝你扑面而来。它们或留下了历史的足迹,或流淌着情感的清泉,或散发着智慧的芬芳,无不令你心潮涌动。面对中华文化,我们该说些什么、写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53.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传播作为我国对外传播的成功案例,在广电融合传播与内容创作上都有全新突破。内容上以现代视角完成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诠释,也展现出世界性的宽广包容,中国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带来了新奇的视觉观感,环节设计表达了东道主对宾客的热情,节目具有鲜明的网感。这些内容通过电视与网络媒介创造出的共享空间,实现全球受众同“在场”,形成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使国内外受众达成对于中国文化形象与奥林匹克体育观的双重认同。通过广电融合传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世界声音唱响了中国故事,也标志着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54.
从国际经验看,博物馆建设海外分馆,创立分馆品牌进行国际化推广,在传播文化价值观、彰显文化软实力方面效果显著。分析这些成功案例启示我们,品牌传播应成为推动我国博物馆“走出去”的新增长点,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形式。应着重考虑价值、风格和品牌立馆,探索中国博物馆海外发展的特色路径。  相似文献   
55.
说“境界”     
梁启超说人类从心界、物界两方面调和结合而成的生活叫做人生。我们悬一种理想来完成这种生活,叫做人生观。人对宇宙人生的觉解,各有不同。这种不同的觉解即指其中包含不同的意义,构成人所有的某种境界。冯友兰先生将人所可能有的境界,由低到高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相似文献   
56.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教学可行性的建议,从而促进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研究。  相似文献   
57.
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典籍。作为人类灿烂文化代表的中国古典名著巅峰之作的《红楼梦》应成为学生的必读作品。我在给学生推荐阅读《红楼梦》一书时,一方面着意于让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将这股营养丰富的活水,用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好养料。  相似文献   
58.
以和谐为特质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和源泉。和谐文化通过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认同,增进民族自豪感,维系海内外华人的民族情,而起到中华民族精神纽带的作用。面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增进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坚持和谐理念:用和谐理念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各种地域文化发展的关系;用和谐态度正确对待外域文化;法治文化与和谐文化相融合。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使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和谐得以延伸,是我们光荣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9.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11,(12):64-64
要坚持文化输出的内容主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在西方文化输入的强力冲击下,相当多的人漠视本国传统文化,甚至对传统文化嗤之以鼻。这种现状及其引发的传统文化市场萧条,严重打击了国民对本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在西方传播中华文化的经验告诉我,中华传统文化不但在世界上有市场,  相似文献   
60.
田蓓 《辅导员》2012,(18):65-66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中,传统文化可称得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诗经》到"唐诗宋词",这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帮助学生积累这些知识,不仅能让他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丰富他们的语言素材,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丰富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呢?我的初步认识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外紧密结合,多种方式积累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