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82篇
科学研究   20篇
体育   56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们常常说,课堂要以生为本,要时刻关注学生,要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可是,当“有效”“高效”等字眼刺激我们大脑时,我们经常忘了学生。峨边送教,我勇敢地追求理想,坚定地追求生本教育,以生为本,顺乎天性,从而追求到有效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2.
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需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其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发挥各自的潜能。一、重视教师指导,授学生以渔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和监督,遵循从扶到放的原则,逐步地、有层次地、分阶段地放。1.注重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预习,通  相似文献   
23.
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我在长期的教学探究实践中,获得了一些经验和感受,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惧怕作文成了习作教学的最大障碍。如何消除学生习作的惧怕心理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24.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有自主选择学法的权利,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和对成功的真切体验等。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25.
刘霞 《中小学电教》2011,(12):142-142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真正“活”起来。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培养。教学质量才能提高。那么教师如何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  相似文献   
26.
顾晓波 《中小学电教》2011,(12):118-118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师将各种题型一一举例,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但升人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不再把各题型一一罗列了,因此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己没有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出“门道”。因此,一时间还适应不了高中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27.
提高教学实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必经之路.文章从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教学目标设计、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学生间接学习兴趣的激发等方面阐述了高效化学课堂创建的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28.
在当前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因此,我认为合作学习的实施要注意落实以下几个要点。一、科学组合,分工明确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为此,我对全班学生的分组  相似文献   
2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f中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所在,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  相似文献   
30.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开始上课时要让学生充满兴趣并愿意和老师深入探索,我们就不能采用那种枯燥乏味的简单式的导课方法,我们需要开拓思维发挥想象,去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